第128章 推荐名额的裂痕(第1页)

"第二轮,情景应用题!"

马卫国拿出一沓纸条,

"抽到什么场景,就用主席的话来解决。评委根据应用恰当程度打分。"

这次第一个上台的是张志强,他抽到的题目是:

"收割时有人偷懒,你怎么用主席的话教育他?"

张志强挠挠头,突然指着台下大喊: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你、你就是落后分子!"

台下嘘声一片。

马卫国皱眉:

"张知青,你这是扣帽子,不是解决问题。淘汰!"

接下来几个表现平平,要么是机械地背诵语录,要么是牵强附会。

直到林知南上台, 她抽到的是:

"生产队分粮有争议,如何用语录化解矛盾?"

林知南略一思索,微笑道:

"‘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我们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但也照顾老弱病残。

大家看这样行不行?"

评委们交换眼神,纷纷点头。

这个回答既坚持原则又有人情味,获得一致好评。

轮到田明丽时,她抽到了同样的题目。

她灵机一动: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咱们别争了,明年多种两亩试验田,产量上去了,大家分的都多!"

这个回答出乎意料,马卫国先是一愣,随后哈哈大笑:

"好!田知青这个主意实在!通过!"

第二轮结束,只剩下十几个人了。

田明丽偷偷掐了下大腿,确认不是在做梦。

她暗暗下决心,就差一轮一定要胜出。

"第三轮,抢答释义题!"马卫国请来营部干事当考官。

营部干事戴着眼镜,慢条斯理地念出语录片段,知青们举手抢答出处和含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林知南第一个举手:

"出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意思是革命力量虽小,但终将发展壮大!"

"正确!加十分!"

比赛如火如荼,题目越来越难。

有人把"为人民服务"说成是《论持久战》里的,引来哄笑;

有人解释"实事求是"时说"就是别瞎编",被评委批评太过通俗。

渐渐地,场上只剩下五个人:张建年、林知南、陶翠兰、田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