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从工业到农业(第1页)

人们为什么要工业?

因为人们需要工具,用更少的力气做更多的事情,或用正常的力气做原本做不到的事。

简单的说,工业是为了获得更多生产力的手段。而生产力又会反过来增强工业,形成正向循环。

赵燚的工业革命很简单,获得更多的铁。

铁从山中来,想要扩大铁的产量,就必须扩大铁矿石的产量。

这个产量,在这个时代有三个办法。

一是传播金丹道,让矿工获得巨大的力量。

二是改进工具,尽量用坚硬的金属进行生产。

三是改进交通,让运输的成本降下来。

第一条,赵燚放在了晚上,她在为矿工开光后,传授了刘嘉麒的《武术根本》,并且为了让矿工练功,她改变了矿工的食谱,增加了许多油水。

第二条,多余的,武器规划之外的铁,那些铁会被拿来做成矿镐,落后的青铜器以及更加落后的木头直接淘汰掉。

第三条,关于交通运输方面。其实古人的智慧是非常强大的,有河的地方,都拿来运矿了。

因此,没有河流的地方,赵燚专门过去开了一下矿。

至于开矿的方式,就是直接使用强悍的真气炸过去,炸出一条宽敞的大道来。

因为行动迅捷,立竿见影,原本属于苦役的矿工,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赵燚询问了一下过去的组织,过去的生活。在察觉到矿工们的苦难后,她向他们传播了金丹道的政治理念。

金丹道的政治理念就像金丹道一般,人的身体,没有一处是多余的。要么全身不坏,要么全身一起坏。

而第一处矿场待了一个月后,赵燚让矿工们内部决定自己由谁领导,然后新的矿工领导,来和赵燚的工部官员进行对接。

革命后的矿场,产量开始稳步提升。比起之前的死命压榨,革命后的矿场,短时间内的收益是原先的1.5倍。

而这个数字,会随着矿工的真气越来越强,而越来越大。

矿石产量变大,炼铁的工坊却无法消耗掉那些产量。于是,赵燚去了矿场附近的工坊。

有河流的工坊,赵燚普及了水碓和水排。这两样东西都是东汉就发明的,但写在书里,还要等到元代。

这是古人科技发明无奈的地方,因为缺乏统一筹划,所以新的科技发明出来,是很难扩散出去的。

就像刚才,矿石产量增加,工坊消耗不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