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北京市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了按户籍人口定量发放粮票,大家凭票购买粮食、特殊重体力劳动者每个月供应粮食的标准是60斤。
普通居民的标准是每个月28斤粮食;婴儿、少儿、儿童的口粮标准是每个月3、6、8斤,成人的是21斤粮食。
从这个时候开始肉票、油票、烟酒票、肥皂票、棉花票、三转一响的票、包括以后购买36条腿儿需要的木头票等等票证、涵盖包括到吃、穿、用这三个大类。
当时的商品供应极为匮乏,国家正处于计划经济时期,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生活必需品按人员、有计划的分配到单位或城镇居民手中,这一制度持续了将近四十年,一直到1993年才逐渐结束!
这一年国家对军队也进行了调整,部队开始实行“军衔”制度,这一年的大广场阅兵式出现了崭新的新式军装:威武雄壮、气势如虹的军队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
经过扩大规模、改换名字的红星轧钢厂现在是兵强马壮、士气高昂;每一名工人师傅都摩拳擦掌的,准备为国家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做为一个国营大厂,红星轧钢厂被要求成为试点单位,率先试行从东北学习来的“工级制度”,大家凭手艺吃饭,靠技术拿钱!
这一制度极大的提高了工人师傅们的积极性,按劳取酬;工资多不单单是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工资拿的多证明这是有本事,靠实力说话,你羡慕不来的!
工资高:吃肉喝酒本事大。
工资少:好好学习多努力!
说白了评级就是:通过考试技术定一个可以胜任的级别,然后按劳取酬,靠本事吃饭!
都盼望着自己家的人能多拿些钱,不光是手头可以宽裕点、就是说出去也有面子,没看见易中海、刘海中现在每天牛气哄哄的样子?
几天以后、考试以后的工级定下来了,其中:易中海评了一个钳工七级,这不低了属于高级的技术工人了,每个月拿89块钱的工资、这还不包括福利和其它补贴,一时间易家是风光无限,都抢着说好话、拍马屁!
刘海中评上了六级锻工(钳工?干锻工吧!),每个月工资76块,因为从事锻工这个行当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得有把子力气,不是膀大腰圆的还真不好吃这一行儿饭,对于一直和易中海暗中较劲的刘海中来说,现在这个工级不理想,厂里领导怎么就不能慧眼识珠,伯乐看不见自己这匹千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