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转眼间已经是六零年的开始,因为一些不敢说不敢写的原因现在粮食出现了问题,定量下调了!
贾张氏看着快要见底的面缸愁眉苦脸,虽然说现在儿子的工级到了三级工资也多了,可是每个月三块钱的养老钱和买药的钱是雷打不动的花销,因为当初舍不得老家的田地两次错过了迁户口的机会,现在想迁户口是门都没有。
虽然可以去鸽子市买些粮食补上粮食不够吃的缺口,可是价格上有着很大的差距就拿现在的粗粮说吧,拿上家里的粮本到粮店凭定量购买是一毛钱一斤,粮本上清楚的标明你能购买的数量,多一钱都不可能给。
现在的粗粮有棒子面和代食品,口感和味道就不要想了,能吃饱就是最大的满足。
鸽子市里卖的棒子面有三毛一斤的,去的晚了还有卖五毛钱一斤的,讲价?慢走不送。
贾东旭最近满脑子浆糊,想埋怨老娘贪便宜错过迁户口的事情吧开不了口,当时老爹没了还是靠着老娘给支撑起了这个家,让自己去轧钢厂上班还给他娶了老婆,现在孩子都两个了。
想着心事的贾东旭也没有多好的胃口吃饭,说实话他也十分的想吃肉喝酒啊!
贾东旭躺在床上想着上一次在鸽子市的遭遇,他去买粮食人家卖五毛他嫌贵就没要,转了一圈又回到原来问价的地方让人家便宜卖给点粮食,卖粮食的人也是个嘎咕人,贾东旭说了半天好话, 那个人不紧不慢的告诉他一斤六毛不还价。
气急败坏的贾东旭要不是看在对方五大三粗的面子上非要揍他一顿出出气不可!
最后还是花了五块钱买了十斤棒子面背回来了,好在不用粮票要不然价格更贵了。
粮票是必须品,也是根据户口本上的家庭人口按定量发放的,不够用了鸽子市也有卖的,就看你出不出的起钱了。
阎埠贵还是有眼光的,发现粮食出现缺口以后就把家里的细粮停了,全家人现在都是吃粗粮为主,好在一家子都是城市户口有定量能够维持日常生活。
阎埠贵开始去什刹海钓鱼补贴家里的开销,大一点的鱼可以卖到供销社换钱,这个是政策允许算不上投机倒把!
阎老抠找过何雨柱想通过他把鱼卖给轧钢厂后厨,据他了解可以一斤多卖五分钱,面对阎埠贵算计的嘴脸何雨柱一口回绝了,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去干,何况算天算地算自己的阎家人!
恼羞成怒的阎埠贵两口子在家里骂何雨柱不近人情不会有好报,可惜他们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