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夔门保卫战(一)(第1页)

见炮弹无法震慑人群,秦翼明即刻命令停止炮击,献营的进攻浪潮不知将持续多久,如今自然需能省则省。

失去了炮火的威慑,人群在沼泽中的行进速度加快了不少,终于艰难地抵达壕沟边缘。

此时,他们却进入了明军弓箭的射程范围内,密集的箭雨朝着人群倾泻而下,效果竟比火炮更为显着。

壕沟前的人如同被收割的麦子般,成片倒下,而后继者不断填补上前。

献营根本无视前锋百姓的死活,不仅没有任何掩护措施,反而持续逼迫人群向前冲锋。

明军阵中,弓箭手轮番上阵,不断朝前射击,冲锋的人群顶着箭雨,将前方的尸体与沙袋一同填入壕沟中。

不到半个时辰,壕沟几乎被填平,献营士兵终于杀了上来,踩踏着百姓的尸体蜂拥而上,前排士兵以盾牌掩护,后排弓箭手则开始反击。

在盾牌和弓箭的严密掩护下,战线稳步向前推进,站在后方指挥的秦翼明,终于望见江面上献营舰队的影子。

献营的舰队由抢劫长江沿途的各种官船和民船组成,虽然船只大小不一,但都是专门适用于长江航行的船只。

此刻,风向正顺,船只无需纤夫拉动,即便逆流而上,也能全速前进,打头阵的是经过特别改造的乌哨船,它们如同江上的箭头,破浪前行。

船头铁制,仓内装满火油,是专门用来破明军的拦江铁索所用,每船有五人奋力划桨,借着风势快速就撞向了前方的拦江铁索。

铁索封江,是唐代开始惯用的作法,其破解之术,大多数人都心知肚明,就是以火攻烧红铁索,在拉至江中。

经过江水骤冷致铁索脆裂,便开破开江索,长驱直下,明军立即朝着江中开炮,试图阻止乌哨船的进攻。

乌哨船不远的距离之后,便是跟随的福船,船头都架设了火炮,甲板之上也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湿沙,能起到防止火攻的作用。

就在明军集中火力攻击乌哨船时,献营福船和一些改装船上的火炮突然开火,炮弹呼啸着朝明军炮台飞来。

明军阵地上硝烟弥漫,有的士兵被炮弹击中,惨叫连连,秦翼明眉头紧皱,献营果然拥有不少火炮,一定要尽量击沉献营船只。

此时,岸上的献营士兵趁着明军被炮火压制,攻势更猛,如潮水般向前进攻,有的终于冲到了阵前,等待他们的是白杆军精锐。

白杆军之所以叫白杆军,是因为其使用的白杆钩镰枪,是用白蜡木为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