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和谐图腾稳定释放光芒的第五个月,夜影的多元宇宙监测系统显示,多元和谐联盟的覆盖范围已突破多元宇宙海的 1/4 区域,新加入的 19 个和谐网络雏形带来了 71 种独特的文明形态 —— 包括能在黑洞边缘生存的 “引力适应族”、以声波为实体的 “共振声波文明”、以及由星尘凝聚而成的 “星尘流浪者”。这些新成员的加入,使联盟的混沌通道数量从 71 条件增至 137 条,跨宇宙发展基金的规模扩大至原来的 5 倍,多元和谐议会的代表人数也从 21 人增加到 77 人。但与此同时,联盟的 “管理效率指数” 从 89% 降至 67%,新老成员之间的 “文化摩擦事件” 每周发生 37 起,混沌通道的能量分配冲突比上月增加了 47%。“扩张是把双刃剑,既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混乱,” 夜影将联盟的发展数据制成动态图表,“某联盟管理公司花万亿星币研发的‘规模管理系统’,在我们的体量面前完全失效,因为它无法处理 71 种文明的差异化需求。”
联盟结构的 “扁平化危机” 日益凸显。原本由 7 各成熟网络主导的决策体系,在 19 个新成员加入后变得臃肿低效 —— 一项关于混沌通道维护的提案,在议会中经历了 11 轮投票仍未通过,新成员坚持按 “加入时间公平分配” 维护资源,老成员则主张 “按贡献值分配”,双方各执一词,导致 37 条通道因维护不及时出现能量泄漏。更严重的是,联盟的 “信息传递链条” 延长了 3 倍,翡翠星的决策指令传达到最边缘的星尘流浪者聚居地,需要经过 19 各中转节点,耗时从原来的 11 分钟增至 37 分钟,严重影响了应急响应速度。“旧的管理结构已经无法适应扩张后的联盟,” 沈昭宁在议会紧急会议上指出,“我们需要从‘核心主导’转向‘网络共治’。某组织结构研究所花千亿星币设计的‘层级管理模型’,在这里会加剧新老成员的矛盾,而我们需要的是能容纳差异的弹性结构。”
为了重塑联盟结构,多元和谐议会通过了 “网络节点法案”。法案将联盟划分为 7 个 “和谐大区”,每个大区包含 3-5 个和谐网络,由 1 个成熟网络与若干新成员组成 “互助小组”;每个大区设立 “区域共鸣中心”,负责处理区内事务,重大决策则通过 “全息议会” 共同表决 —— 全息议会由每个网络的 1 名代表组成,采用 “共识投票制” 而非 “多数投票制”,确保任何决策都能获得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