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和谐网稳定运行的第四个月,夜影的多元宇宙监测系统捕捉到了 “暗物质跃迁信号”—— 来自暗物质星云的访客正沿着和谐网的节点接近,他们的飞船呈现出奇特的 “流体暗物质形态”,表面覆盖着会随引力场流动的黑色波纹,与联盟已知的任何飞船形态都不同。飞船的能量频率与引力适应族的引力晶核有 71% 的相似度,却额外携带了 “空间涟漪” 特征,仿佛能在自身周围制造微型的空间褶皱,这种技术让飞船的跃迁速度达到了联盟和谐探险舰的 3.7 倍。“他们的科技路径与我们完全不同,” 夜影将飞船的三维结构投射在会议大屏上,黑色的流体表面不断浮现出类似星图的纹路,“某外星文明研究所花万亿星币构建的‘文明分类模型’,无法将其归入任何已知类别,因为暗物质主导的生命形态超出了模型的预设范围。”
访客抵达翡翠星轨道时,展现出 “非接触式交流” 的独特方式。他们没有发送常规的无线电信号,而是通过飞船表面的黑色波纹释放出 “暗物质信息波”,这种波能直接在接收者的意识中形成图像与概念,无需语言翻译。沈昭宁在接收信息时,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清晰的画面:暗物质星云中漂浮着无数由暗物质构成的 “星环城市”,城市中的居民形态像流动的影子,通过空间涟漪传递情感。信息中还包含着他们的名字 ——“影流族”,以及来访的目的:“我们感知到和谐网的共鸣,希望寻找能与暗物质共生的文明伙伴。” 这种交流方式让联盟的语言学家惊叹不已,某翻译公司花千亿星币研发的 “万能翻译器”,在影流族面前完全失去了作用,因为他们的交流跳过了语言直接抵达意识层面。“这是最纯粹的信息传递,没有语言的隔阂与误解,” 沈昭宁回味着脑海中的图像,“某跨文明交流公司花万亿星币设计的‘接触礼仪’,在这种直接的意识共鸣面前显得繁琐多余。”
影流族的生理结构颠覆了联盟对生命形态的认知。他们没有固定的物理形态,而是由 “暗物质流体” 与 “空间涟漪场” 构成 —— 暗物质流体提供存在基础,空间涟漪场维持形态稳定性。在翡翠星的标准引力场中,他们通常呈现为高约 2 米的黑色人形轮廓,但能根据需要变形:收缩成篮球大小的暗物质球,或舒展成覆盖 11 平方米的薄膜状。更令人惊奇的是,他们能通过空间涟漪场 “穿透” 实体物质,青梧亲眼看到一位影流族访客毫无阻碍地穿过记忆榕的树干,树干上的叶片甚至没有晃动。“他们的存在方式模糊了物质与空间的界限,”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