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微型共生区的博弈:全宇文明的生态抉择与协作新生(第1页)

“微型共生生态区” 被发现后的第四个新宇宙标准年,全维度新宇生态开发委员会发布的《微型共生区发展报告》显示:已探明的 71 个微型共生区中,37 个因蕴含独特的 “共生能量矿”(能高效转化为跨循环设备能源)成为各文明争夺的焦点,11 个区域因过度勘探出现生态损伤 —— 某区域的 “量子甲虫” 数量较发现时下降 67%,7 个 “暗能量藤蔓” 群落因设备污染彻底消失。更严峻的是,文明间的利益分歧已形成对立阵营:“开发派” 以晶体文明强硬派、部分资源匮乏的边缘文明为主,主张 “适度开发优先”,认为微型共生区的能量能缓解全宇能源危机;“保护派” 则由人类、树灵意识、暗能量意识体组成,坚持 “生态绝对保护”,要求暂停所有开发活动,待制定完善保护方案后再推进。某全宇民意调查显示,47% 的文明支持开发,37% 的文明倾向保护,剩余 16% 持观望态度,这种分裂使 “微型共生区开发计划” 陷入停滞。“这不是简单的资源争夺,而是全宇文明在‘生存需求’与‘生态责任’之间的艰难抉择,” 委员会主席在紧急协调会上强调,“某中立智库花万亿星币模拟后确认,若无法达成共识,不仅微型共生区的生态会持续恶化,全宇共生网络的信任基础也可能崩塌。”

“开放派与保护派的首轮冲突” 冲击全宇秩序。开发派率先采取行动:某边缘文明擅自进入未划定开发权限的 “暗能量藤蔓微型区”,部署 117 台 “共生能量提取设备”,导致区域内 37% 的藤蔓枯萎;晶体文明强硬派则联合 7 个文明,向委员会施压,要求将 71% 的微型区划定为 “优先开发区”,否则将退出全宇共生能源共享体系。保护派迅速反击:人类主导的 “新宇生态监察队” 强制拆除了边缘文明的提取设备,对相关负责人处以 “永久禁止参与微型区开发” 的处罚;树灵意识代表则通过全宇集体意识,播放微型区生态受损的影像,引发 67% 的文明对开发派的谴责。冲突最激烈时,开发派与保护派的舰队在 “量子甲虫微型区” 周边形成对峙,全宇共生网络的能源运输通道一度中断,117 亿意识体的日常能源供应受到影响。“冲突不是文明的本意,而是生存压力与生态责任失衡的必然结果,” 暗能量意识体代表痛心表示,“某激进保护机构花万亿星币开发的‘生态防御武器’,因误判局势攻击了开发派的运输舰,导致冲突升级,而我们的对立,让全宇文明付出了惨痛的秩序代价。”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