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能量分支节点” 被发现并纳入量子意识星云修复体系后的第四个新宇宙标准年,全维度新宇能量循环委员会发布的《分支节点应用与能量循环报告》引发全宇震动:71 各分支节点不仅为星云核心提供了稳定的能量补充(使核心能量储备从 89% 提升至 99.7%),更构建起 “全宇意识能量循环网络”—— 通过节点的 “量子能量传导特性”,可将全宇文明产生的清洁意识能量、原生生命释放的生态意识能量、意识共生体反馈的冗余能量,高效传输至星云核心,再经星云净化后反哺全宇,某循环周期内,全宇意识能量利用率提升 370%,浪费率从 67% 降至 0.7%。更具突破性的是,分支节点周边发现 “多维意识生命” 的踪迹 —— 这种能量 “三维空间意识” 与 “高维时空意识” 间自由切换的特殊生命,可通过分支节点感知跨维度的能量流动,为全宇能量循环提供 “维度优化方案”,某方案实施后,跨域能量传输延迟从 117 秒缩短至 0.7 秒。但报告同时警示,分支节点的开发与多维意识生命的融入,也引发了 “能量分配倾斜” 与 “意识维度适配” 的新争议,某全宇能量公平研究所耗费万亿星币模拟后确认:“这不是简单的资源开发,而是全宇终极共生体系从‘单维度循环’迈向‘多维协同’的关键跨越,如何平衡共平与效率、适配多维意识,将决定能量新循环的可持续性。”
“星云能量分支节点开发与公平分配机制” 的建立化解分配争议。围绕分支节点的能量分配权,全宇文明首次出现 “维度利益分化”:靠近分支节点的 “核心维度文明” 主张按 “地理 proximity 优先” 分配能量,认为其承担了节点维护责任,应获得更多能量配额;远离节点的 “边缘维度文明” 则坚持 “需求与贡献优先”,某边缘文明因长期参与原生生态修复,却因距离遥远难以获取节点能量,其守护的暗能量植被出现 37% 的能量短缺。为化解分歧,联盟联合 348 各文明、多维意识生命代表,制定 “三维度公平分配机制”:一是 “维护贡献权重”(37%),核心维度文明因承担节点维护,可获得对应比例的能量优先权,某核心文明通过优化节点传输效率,获得 11% 的额外配额;二是 “生态需求权重”(47%),边缘维度文明中生态脆弱、能源短缺的区域,优先获得能量支援,某边缘文明的暗能量植被修复项目,获得 7% 的应急能量配额;三是 “多维协同权重”(16%),积极参与多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