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透,钢厂的露水就浸了老疤的旧棉袄。他踩着碎砖往焦炉走,远远见工程师蹲在测温仪旁,指尖在阿哲的笔记本上划——“每小时升温不超100℃,20分钟调次功率”。“李工,算好升温时长了?”老疤递过姜茶,“秋燕凌晨四点煮的,暖手。”
工程师猛灌一口:“早算好了!常温到200℃要2小时,200到500℃得3小时,按阿哲的数来,炉衬才不裂。”
秋燕拎着保温桶走来,馒头香飘得远:“刚跟老陈通了,点火那天他提前两小时来,用临时灶台炖肉!”小远从她身后钻出来,怀里揣着“温度记录员”小本:“爸爸说,我记完要疤叔核对,错了就改!”王伟跟着递出排班表:“8-10点你俩,10-12点我和老张,交接得说清温度。”
八点一到,加热开关按下,测温仪数字按每小时100℃跳:26℃、58℃、95℃……老张揣着豁口搪瓷缸凑来:“当年跟老赵打赌,说两小时到200℃,差十分钟他赖账,还是老陈的红烧肉哄好的!”
话音刚落,测温仪“嘀”地卡壳——3号传感器停在189℃。工程师先摸线路:“没松。”又查设备:“没故障。”富安眯眼瞅风口:“煤渣堵了!”小远立刻递铁丝,没拿稳撒了一地,眼圈泛红。富安捡铁丝笑:“你帮叔擦汗,就是大功!”
通开风口的瞬间,数字“噌”地跳:192℃、195℃、200℃!小远蹦着记在本上,递老疤核对:“没写错!”老疤签字点头:“好样的。”
保温时,王伟发消息给红星钢铁厂技术员,转头笑:“人家说明天先查设备,等咱们炼出焦煤再抽样——现在没煤,抽啥呀!”
十点半,工程师调功率往500℃升。沐阳把焦花贴炉门:“哲哥,温度稳着呢。”老疤塞他颗糖:“老赵见了,准说早该听阿哲的清风口。”
中午温度到500℃,秋燕煮了西红柿鸡蛋面。老张盯着屏幕:“我先盯,你们吃了换我。”
下午两点保温结束,工程师翻笔记:“补胶得600℃以下!”沐阳和秋燕戴隔热手套填胶,刚补完,温度正好降到580℃,接着往800℃升。
夕阳西下时,温度稳在800℃。工程师和笔记本:“明天冲1200℃,稳了就点火!”老张拍炉壁:“点火那天,先给老赵、阿哲上柱香!”
小远抱来点火图,沐阳把他举高贴在炉门,又放颗橘子在旁:“给他们留的,甜!”
天黑返程,韦沐林正查临时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