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听完,顿时揉了揉额头,说道:“忠义侯,如今朝堂和地方官府都缺人,实在抽调不出多余的人才给京营了。
要不今年再举办一场恩科武举,给京营和五军都督府招些人才?”
江宁赶忙摇头说道:“陛下,恩科武举今年就不用举办了,连着举办了两年,天下的人才也招揽得差不多了。
臣的意思是请陛下下旨,朝廷开办军校,招收各地武举学子入学学习,培养人才。
这样一来,今后不管是京营、九边还是地方卫所,都不缺基层将领,军中便能源源不断地输入新鲜血液,不会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
朱由校听完,眉头微皱,面露犹豫之色。
这时孙承宗赶忙站起身来说道:“忠义侯,此事万万不可。
前不久,五军都督府才彻底废除各地军中将领的家丁家将,以避免地方将领势力做大,不尊朝廷号令。
若是开办军校,将来天下武将出自一家,到那时要是有人图谋不轨,江山可就危险了。”
袁可立也一脸严肃地点了点头,说道:“忠义侯,大明开国之初,梁国公蓝玉在军中收养义子多达上千人,遍布军中。
最后的结果便是这些人只认蓝玉,不认圣旨。
至于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
这时朱由校也一脸为难地说道:“忠义侯,你的想法是好的,但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谁知江宁听完,只是微微一笑,从容说道:“但若是让陛下来担任这个军校的校长,那这些人将来便是天子门生,量他们谁敢造陛下的反?
就算真有不知死活的想要行那大逆不道之事,恐怕不用陛下发令,其他将领就能将其就地正法。”
江宁话音刚落,在场众人皆惊得愣在当场,就连朱由校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提议惊得一时说不出话。
紧接着,江宁又继续说道:“诸位同僚不妨设想一下,由陛下亲自担任军校校长,除了传授军政兵法,更要着重教导他们忠君爱国,强化思想教育。
以三年为一期,期满考核合格者,派往各地军中基层历练,而后再逐步提拔。
如此一来,军中既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注入,避免青黄不接之困,又因这些天子门生的加入,杜绝了地方将领坐大、不尊朝廷号令的隐患。”
朱由校仔细思量,顿时面露喜色,这主意实在是妙啊!
若自己能当上这军校校长,今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