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他的身世2(第1页)

侯院判解释道:“所谓‘滴骨验亲’,乃取生者之血,滴于亡者骨骸之上。若血液能渗入骨中,则证明二者有血缘之亲;若血滴浮于骨表,不入分毫,则非亲生。

此法古已有之,早于‘滴血验亲’。《会稽先贤传》有载:陈业之兄渡海罹难,同船者数十人尸骸难辨。陈业念至亲骨血相连,应异于他人,遂割臂沥血于骸骨之上,其血立时沁入一具骸骨,余骨皆不入。前朝经略安抚使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中,也对此法有所详述。”

殿内一时静得只闻铜漏滴答。

沈晏辞反复摩挲着左手拇指上佩戴的那枚墨玉扳指,沉默了好半晌,才缓缓开口,

“即便刘元吉的夫人行止有亏,这也绝非是他当街泄愤杀妻的借口。去知会礼部尚书,即刻将刘元吉革职查办,移交有司衙门,一切依大懿律秉公处置。”

“奴才遵旨。”李德全躬身领命,随即又低声请示道:

“皇上,太后的梓宫在宫中停灵明日是最后一日,后日卯时便要起驾奉移皇陵安葬。按制需择宗室亲王为太后扶灵引柩,如今端王不在京中,不知皇上属意哪位王爷担此重任?”

沈晏辞目光投向殿外乌沉沉的夜色,手中摩挲扳指的动作一滞,


“到底母子一场。老五不在,朕当亲自送母后最后一程。”

*

大懿祖制,卑不动尊。

若皇后先于皇帝崩逝,则可随葬帝陵,且陵墓暂不封固,以待帝崩同穴。

然若皇帝先逝,则皇后薨后,便不得再入帝陵,只能在皇帝陵寝的西北方位另起新陵,此谓同茔不同穴。

更何况太后并非先帝的原配嫡妻,她本就没有资格与先帝同穴而葬。

沈晏辞破例准许她与先帝同茔,已是给足了她身后体面。

自先帝下葬后,坤陵主墓穴早已彻底封固。

如今为太后新建的陵寝,位于坤陵西北,其内仅以一条狭窄的墓道与主陵相连。

待太后梓宫安放、封陵大典完成,这条最后的通道也将被永久封死,再无正道可通入皇陵。

这一年的七月二十日。

沈晏辞亲自为太后扶灵引柩,前往坤陵送太后遗躯下葬。

此行除御林军护送外,沈晏辞还携了几名暗卫相随。

这几人皆是沈晏辞在潜邸时便跟随他的心腹班底,但也正因是天子近侍,仗着权势便利,暗地里也没少行些盘剥百姓的勾当。

李德全曾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