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黑火临渊(第1页)

处理完这些事情后,秦明再次开始了火药的制作。

这次,他在村外僻静处圈出一块空地,调拨了十几个信得过的杂工。

核心的配方比例,秦明亲力亲为,绝不假手于人。

他屏退左右,独自在临时搭建的小棚里,一丝不苟地称量着硝石、硫磺与木炭粉的重量,精确混合。

剩下的碾磨、装填等体力活,才交给杂工们完成。

效率惊人!短短一日之内,五百多斤黝黑刺鼻的火药,如同小山般堆砌起来。

这足以制造五十个威力惊人的炸药包!

然而,秦明显然还是觉得不够。

他这次订购了上千斤的硝石,所以常来产量还是可以增加一倍的。

陶罐炮弹也同步进行。

秦明意识到炸药包用于投掷的短板——风阻大、轨迹难控。

他设计了一种厚壁的椰子型陶罐,罐口细小,只容一指探入。

这就是为即将完成的投石机量身定做的“炮弹”!

厚实的泥胚给烧制带来了巨大挑战,第一批出炉的陶罐几乎尽数碎裂。

窑工们反复调整火候和泥料配比,汗水浸透了衣衫,最终才勉强烧制出一百多个合格的厚壁陶罐。

秦明拿起几个灌满清水的成品,大步走向匠作坊。

那里,七八个木匠已是双眼通红,废寝忘食。限期十天的一百两赏银如同悬在眼前的巨大诱惑,驱动着他们疯狂的创造力。

“大人!第一台样机出来了!”

领头的木匠声音嘶哑却兴奋,指着作坊中央那堆精心加工的木构件,“之前按您要求的能用车运,又要兼顾威力,太难了!俺们反复琢磨,只能做成散件,用时快速组装,用完拆解装车,一辆马车就能拉走!”

“组装要多久?”

秦明眉头微蹙,他这时才更深切体会到古代工程机械的复杂性,远非纸上谈兵那么简单。力矩、结构强度、便携性……矛盾重重。

“快得很!兄弟们练熟了,眨眼的工夫就能架起来!”

木匠拍着胸脯保证。

“走!拉出去试试斤两!”

秦明下令。

木匠们立刻动手,七手八脚地将沉重的木构件装上板车,拉到村后空旷的试射场。

“开始吧。”

秦明一声令下,几个木匠立刻开始了组装。

毕竟这些木匠的力气比起民壮团的人要小很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