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作为春节前的一道“大餐”,必不可少。
然而,经历这么多年的发展,春晚给人的印象变成了——食之乏味,弃之可惜。
以前的春晚,给观众留下了太多让人捧腹大笑的经典相声和小品。
以致看到现在的相声小品,给人一种面目可憎的感觉。
——既不可笑,也不值回味。
现在流行的所谓相声,多为老相声新编,或为笑话段子拼接。
逗乐形式多为逗哏挤兑捧哏、玩谐音梗、扮萌耍贱,至于相声特有的讽刺功能则几乎不见。
这样的相声,虽然也能让人发笑,但跟几十年前的经典相声相比,真的差得太远了。
至于现有的小品,能让观众有共鸣和记住的作品更是少的可怜。
那时候的小品是真能说,真会说,真敢说,也是真敢讽刺。
还记得当年黄宏、侯耀文《打扑克》的巅峰对决,不仅针砭时弊,更是直击社会痛点。
你现在借导演100个胆子试试,这嗑他也不敢这么唠。
其中缘由,大家自己琢磨……
虽然现在的小品演员为了逗乐观众,真的很卖力。
但不接地气的故事编造、不能切中观众痛点的剧情、类似网络段子的调侃,让观众怎么也笑不起来。
走神中,小品不知觉地就演完了。
至于演的是什么,却怎么也回想不起来。
至于春晚中的另一大类 —— 歌曲,更是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曾经的春晚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动人,传唱度极高,大街小巷都能听到那些经典的旋律。
像《难忘今宵》,年年春晚的结尾都会响起,成为了春晚的标志性符号,深深烙印在观众的记忆中。
可如今的春晚歌曲,大多追求华丽的舞台效果和当红明星的流量加持,却忽视了歌曲本身的质量。
旋律缺乏记忆点,歌词空洞无物,听完很难让人产生情感共鸣。歌手们在舞台上劲歌热舞,看似热闹非凡,但歌曲却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难以在观众心中激起涟漪。
而且,现在的春晚歌曲风格也较为单一,多以流行乐为主,缺乏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探索和融合。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等元素虽偶有出现,但往往只是简单的点缀,没有深入挖掘其内涵,未能展现出这些音乐风格的独特魅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春晚的整体吸引力逐渐下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