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说:“不要太在意春晚的收视率,十台里面八台都在转播,懂的都懂!”
说这话的人,大多是觉得如今娱乐方式多元化。
观众的选择众多,春晚不再是除夕夜唯一的消遣。
收视率不能完全反映其在文化层面的价值和影响力。
还有些人认为,收视率统计样本存在局限性。
并不能精准涵盖所有观众群体,数据可能存在偏差。
只有“春晚人”不这么认为。
春晚作为全球华人共同关注的文化盛宴,收视率虽不能代表一切,却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晚在大众心中的受关注度和喜爱程度。
就拿今年来说,孙云浩三首歌亮相春晚,引发了网络上的热烈讨论,相关话题频繁登上热搜,这背后必然有大量观众在关注和观看春晚。
如果春晚收视率毫无意义,那这些热度又从何而来呢?
从另一个角度看,收视率的高低变化,能让 “春晚人” 洞察观众喜好的变迁。
再次以孙云浩的三首歌引发的热议为例,或许会促使春晚在未来更加注重优质的原创音乐,为观众带来更多高质量的音乐作品。
这就是收视率背后所反映出的观众需求,对春晚节目调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且,收视率也是衡量春晚创新是否成功的一个标识。
在娱乐方式多元的当下,春晚若能通过创新节目形式和内容,吸引更多观众,提升收视率,就说明其创新举措得到了认可。
“收视率的提升,说明我的‘改革’是有成效的!”这正是周启耀所期待的。
历年来,作为春晚开头的第一个节目,收视率都不是很高。
这跟你在比赛中,第一个出场的成绩不会很高是一样的道理。
但今年,《我爱你华夏》能在历年开场节目收视率普遍不高的情况下,逆势上扬,比往年平均收视率高出 8 个点,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这个头开的真好啊!”周启耀忍不住喃喃自语。
继《我爱你华夏》之后,第二个节目《辞旧迎新》表演秀很快上演。
然后第三个节目是歌曲节目《望春》,这是一首原创曲目。
表演者是多年前解散的一个组合,狠狠的来了一波回忆杀。
……
音痴在看完《我爱你华夏》之后,并没有离开,而是继续观看其余节目。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