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大希望你开一节公开课!”吴佩霞在电话那头认真地说道。
“你是说……公开课?”孙云浩很是诧异。
毕竟在他看来,自己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远未达到能给母校学生授课的高度。
不配啊!
而且,公开课能说什么?
难不成教他们怎么写歌,教他们怎么演戏,还是说教他们怎么混娱乐圈?
这传出去还不得被人口诛笔伐了!
况且,他的经验别人也复制不了。
作品,是他的底气。
但这份底气,也是他抄袭另一个世界的产物。
“准确来说,是沪市大学文学院的意思。” 吴佩霞接着说道,“他们觉得你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很有代表性,想让你给文学院的学生分享分享经验,特别是关于《洛神赋》的创作思路。而且啊,这也不是让你正儿八经地授课,就是交流交流,分享一下你的经历和想法。”
说起来,吴佩霞当时接到沪市大学文学院的电话也很是诧异。
《开端》小说的首场签售会放沪市大学举办,对接的并不是沪市大学文学院,而是学校的对外部门。
至于这消息怎么就被文学院那边得知了,那就不得而知。
反正,给吴佩霞打电话的老师在电话里说的很明确:“孙云浩同学在文学创作领域的表现十分亮眼,尤其是《洛神赋》的诞生,为当代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院系领导希望他能回到母校,和文学院的学生们近距离交流,让大家了解一部优秀文学作品是如何诞生的,这对学生们的创作实践会有极大的启发。”
吴佩霞考虑过其中的利弊。
“这事可以干!”这是吴佩霞思考后的想法。
沪大文学院在文学界的地位不低,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并邀请,这本身就说明了孙云浩的实力。
另外,孙云浩也不是师出无名,顶着“华夏作协成员”的名头,在文学创作上有自己的见解和成果,给文学院的学生分享创作思路,也算是名正言顺。
而且,这样的机会对于提升孙云浩在文学领域的影响力有着极大的帮助,对于工作室后续在文学相关项目的开展也能起到推动作用。
孙云浩并没有当场给吴佩霞回复。
别的事,他可以拍板的很快,但这件事,他得再考虑一下。
……
另一边,林兆国来京城了。
他不是一个人来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