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这种便宜好事可不能全被老张给占了。”李怀远低声自语,眉头微微皱起。
他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发出有节奏的 “哒哒” 声。
脑海中除了浮现出老张那得意洋洋的神情外。
渐渐的又多了一张……林兆国!
两人站在他的对面,笑的可灿烂了……李怀远可难受了。
“去,就算是被扣上‘不请自来’的帽子,有什么大不了的?”
李怀远愈发笃定自己的想法,他当即决定,孙云浩去沪市大学的那天,他也要去。
回想起昨天,孙云浩当着他和林兆国的面,回答了不少他倆的问题。
但由于时间有限,孙云浩还有太多的精彩见解未能完全展开。
他不禁在心里暗暗叹息,要是昨天时间能再多一些该多好。
“每个人看《洛神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李怀远轻声呢喃,眼神逐渐变得深邃。
在他看来,文学作品就如同一个多棱镜。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折射出截然不同的光芒。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真正的好文章,经得起反复琢磨,每一次解读都能挖掘出新意。
初看《洛神赋》,那华丽至极的辞藻,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是 AI 堆砌后输出的错觉。
然而,细细品味……
才惊觉其中蕴含的情感是如此的细腻深沉,精妙的构思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这种境界,绝非 AI 那冰冷的程序所能企及。
即便是他们这些在文学领域深耕多年,头发都已斑白的老学究。
想要写出像《洛神赋》这样的文章,也只能望洋兴叹。
“一粒蜉蝣望青天!”
这不光是李怀远的感觉,他相信很多人看《洛神赋》也是一样。
文学功底越深的人,越有这种明悟。
很玄……一种说不上的无力感。
有种,被人上了一课的感觉。
“当代社会已经不适合写古文了,没基础,没土壤,无病呻吟!”
李怀远想起网友们的这些言论,心中不禁泛起一丝苦笑。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似乎更热衷于追逐那些短暂的娱乐和即时的满足。
真正能静下心来钻研古文的人越来越少。
但孙云浩的出现,无疑是打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