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章 火力有点大,我扛不住啊!(第1页)

时间倒回几天前。

京城,工作室。

"确定要这么高调?"

吴佩霞将平板电脑推到孙云浩面前。

当前屏幕上显示着财务部精心制作的三套捐赠方案。

"一千万不是小数目,就算要做公益,也可以分批......"

她的声音在宽敞的办公室里回荡,尾音拖得很长,带着明显的试探意味。

孙云浩的指尖毫不犹豫地在"个人名义-全额捐赠"的选项上一划,发出轻微的"嗒"声。

吴佩霞端起咖啡抿了一口,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她微蹙的眉头。

作为业内顶尖的经纪人,她太清楚这笔捐款的商业价值。

或者说,这是形象与口碑的价值。

今年恰逢沪市大学建校125周年,又赶上《开端》签售活动。

大众对这件事的关注度很高,时机堪称完美。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孙云浩都占着。

但是,在娱乐圈,捐款其实被某些人给“玩”坏了。

当某位明星突然深陷学术造假、税务风波或桃色丑闻时。

捐款行为往往成为精准的舆论灭火器。

通过“公益慈善”标签覆盖负面标签,利用公众对教育的天然好感重塑形象。

又或者说,通过“母校情结”话题炒作,提升代言产品销量,甚至推出“公益联名款”。

更有甚者,将捐款当作了一种攻击手段。

当对手陷入负面事件时,捐款可强化自身“行业清流”标签,挤压对手生存空间。

而上述这些,孙云浩并不涉及,也不需要。

但职业本能让吴佩霞习惯性地想要控制风险。

——这笔钱,不能白花,总要有些既得利益!

在商言商,她想的比孙云浩更多、更远。

"工作室名义能抵税两百万。"她放下咖啡杯,杯底与玻璃茶几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

"而且更符合商业逻辑。"她的手指在平板电脑上轻点,调出一份详细的税务分析报表,"你看,如果分三年捐赠,还能享受......"

"姐,我要的不是商业逻辑。"孙云浩笑着摇了摇头,"是'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生孙云浩'这个身份。”

这年头,谁还没个“衣锦还乡”的梦想?

在这个世界,他是孙云浩,是那个在沪市大学上了四年学的学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