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个音符响起时,所有人都听出了那熟悉的旋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果然是这首!"后排一个戴眼镜的女生激动地掐了掐同伴的手臂。
此情此景,孙云浩创作的歌曲里,唯有这首歌最适合。
总不能像早上签售会那样再来一首《夜空中最亮的星》或者《my only》吧?
信不信那些白发苍苍的老教授们当场就能掀了桌子:唱流行歌?请去音乐学院!走错片场了!!!
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同。
它不只是一首歌,更是一首诗。
一首在这些老教授眼中,胜过传世名篇《月上枝头》的绝世佳作!
直播间的人数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攀升。
就在刚刚。
一些"野心勃勃"之辈在孙云浩说出要唱歌的瞬间,就幻想着它会是一首未发布的原创作品。
"贪心不多,就一点点!"ID"洛神赋等我"的网友留言道,"孙神要是能把《洛神赋》写成歌,我当场表演倒立喝奶茶!"
只不过,期待还没坚持过5秒,《明月几时有》来了。
虽有遗憾,好在不多,《明月几时有》可以接受。
万一,除了这首歌外,还有别的呢?
"你们看到没,旋律响起的时候,老教授们眼睛都亮了!"直播间里,ID为"诗酒趁年华"的网友迅速发出弹幕。
没有华丽的编曲,也没有炫技的高音。
阶梯教室里,此刻回荡的只有古朴的伴奏琴音和孙云浩清朗的嗓音。
前排的老教授们不约而同地坐直了身体,有人甚至跟着轻轻打起拍子。
这歌,他们可太熟了!
这一刻,这些皓首穷经的老学者忽然理解了:为什么古代文人总爱往勾栏瓦舍跑?
"找乐子"是其次,听曲才是正经!
古时候,怡红院的花魁,那是需要花上大笔银子才能成为入幕之宾。
但听曲,只需碎银几块,浊酒一杯,小菜一碟,就能让七尺男儿卸下满腹经纶,在丝竹管弦里寻得片刻逍遥。
这就是性价比!
虽然孙云浩不是“倚红偎翠”的花魁,但那把嗓子丝毫不输分毫。
——就是这种味道。
今日无事,教室听曲!
巴适的很!!!
而在几天前,孙云浩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