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奖的奖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然,这种变化不会很频繁。
时代在变化,电影的模式也在变化。
有些奖项增增减减,是必然的事。
像今年,金鸡奖就取消了【最佳表演新人奖】。
按照官方的说法,这是根据行业现状和评选逻辑做出的调整。
追求的是奖项体系精炼性以及对演员评价标准的统一性 。
即无论演员资历深浅,均以其在具体角色中的表演水准作为核心评判依据。
取消【最佳表演新人奖】后,并不意味着新人没有了获奖的机会。
新人演员的表演价值会被更直接地纳入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等常规奖项的评选框架中。
意味着新人演员若想获得认可,需要与资深演员在同一标准下竞争,其表演实力需达到能与成熟演员抗衡的水准。
说人话就是——
谁管你是不是新人,资深演员也别想着大奖是自己这个群体的自留奖。
能不能拿到提名、能不能获奖,全看你在电影里演得够不够好。
就像学生时代的考试,以前可能给新生设个进步奖。
现在不设了,大家都在一张卷子上比分数。
哪怕你是刚入学的新生,只要考得比老生好,照样能拿一等奖。
金鸡奖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把新人这个标签从评判标准里摘了出去,让所有演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用角色说话。
孙云浩能凭 “袁士霄” 拿到最佳男配角提名,跟他是不是新人演员半毛钱关系没有。
评委看的是他把那个江湖侠客演得活不活:眼神里的挣扎够不够到位?武打戏的身段有没有说服力?跟主角对戏时能不能接得住气场?
这些,才是硬指标。
看懂了没有?
哪怕他之前都没演过戏。
只要这些指标都达标,就能和演了二十年的老戏骨一起站在提名名单里。
当然,这种改变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争议。
有人觉得太苛刻。
新人演员刚入行,经验、资源都没法和资深演员比。
现在连新人奖这个缓冲带都没了,相当于直接把他们扔进角斗场,很容易被行业的残酷规则吓退。
京城电影学院的一位资深教授就在采访里提到:“新人需要容错空间,完全取消新人奖,可能会让一些有潜力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