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弥漫着淡淡的咖啡香。
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长桌上,二十余位演员和主创人员围坐成"口"字形。
今天是《射雕英雄传》开机后的第二天,剧本围读环节进行到郭靖与黄蓉初遇的重头戏。
一般来说,剧本围读应该在正式开机前完成,耗时5-7天,具体时长取决于剧本的体量。
千万不要觉得这是一个轻松活,只要坐着读剧本就行。
研读、讨论、发表观点、表演……这些都是围读会上会发生的事。
上次《开端》把剧本围读安排在开机后,是由于剧本较短,且拍摄周期紧张,陈磊和孙云浩选择在开机后再进行围读,边拍边调整。
而《射雕》也把剧本围读安排在开机后,同样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一是由于《射雕》演员阵容庞大,几位实力派演员档期都排得很满。就连孙云浩和林瑾颜,前几天不也在参加金钟奖。开机后再集中围读,反而能确保所有主演都能到场。
陈磊主动对媒体透露说:“我们提前把演员们的档期空出来,开机后这一周专门用来打磨剧本。虽然不可避免会导致剧组空转一周,但好饭不怕晚。”
这么做,算是提前将某些博眼球的媒体扼杀了,省的来一篇《〈射雕〉开机即停工?剧组百万日耗只为围读》的报道。
二是创作理念上的革新。吴佩霞代表投资方在围读会上提出新观点:“武侠剧更需要演员之间的即兴碰撞,开机后的围读能让演员带着拍摄状态来交流,效果反而更好。”
虽然大家心知肚明,吴佩霞代表的就是孙云浩和林瑾颜。
但既然“金主爸爸”都不怕浪费钱,别人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关于“围读环节”的重要性,前文里也讲过。
在影视行业这个相对封闭的圈子里,演员们经常会有多次合作的机会。
比如某位演员可能在上部作品中饰演父亲,到了新戏里就要转换身份演儿子。
或者前一部戏里还是恩爱夫妻,新戏里就要演母子关系。
这种角色关系的频繁转换对演员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作为普通人,演员们也需要一个心理调适的过程。
他们不仅要面对熟悉的搭档,还要适应初次合作的同事。
如何在短时间内对着一张可能并不熟悉的面孔找到戏剧张力?
如何在开机前就培养出默契的表演状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