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浩给新闻与传播学院捐款一千万这件事,昨天中午的时候就有人知道了。
这一切,得益于陈贺平院长的安排。
动静搞起来,宣传搞起来,气氛烘托起来:
“中午前,我要看到公众号上的文章。”
“捐款仪式立马筹备,横幅都给我准备好。”
“联系下沪市的媒体,阵仗一定要大。”
“立马安排人跟孙同学的团队对接下,看看孙同学什么时候有空。”
……
最初,这件事只在沪市大学的学生群体中传播。
“新闻与传播学院赢麻了!”有人感叹。
原本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人还觉得文学院的手伸的有点长。
现在看着“一千万捐款”的新闻,只觉得陈院长才是最大赢家。
搞钱,陈院长是认真的!
陈院长,可以啊!!!
这下,面子、里子不都有了?
这件事很快被学生们捅到了网上。
很多人惊讶于孙云浩的大手笔,但是一想到他如今的热度以及他层出不穷的音乐作品。
大家都很识趣的闭嘴了,靠能力征服人……活该他有钱!
另外,给母校捐款,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不是?
——值得夸。
不过由于下午交流课的热度关系,这件事的热度直接被压了。
热搜榜上全是关于《劝学》的讨论,捐款新闻只在小范围传播。
今天,孙云浩去找林瑾颜去了,吴佩霞的机票也改签到了下午。
一大早她来到沪市大学,代表孙云浩参加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的正式捐款仪式。
要不是时间上紧凑了点,陈贺平真想大办特办。
至于为什么这么急,只有他自己清楚。
他是受不了韩志远当着他的面得瑟。
"老陈啊,你们院出了个金凤凰,结果在我们院下了个金蛋。"昨晚,韩志远拍着陈贺平的肩膀,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劝学》这副墨宝,我们文学院会好好珍藏的。"
陈贺平当时脸都绿了。
"早知道,就应该截胡,花多大的代价都行!把孙同学的交流课安排在新闻与传播学院来,这样一来《劝学》这副墨宝,不就是我们学院的了。"陈贺平站在捐款仪式后台,看着工作人员忙碌地布置会场,心里悔得肠子都青了。
昨晚韩志远喊他一起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