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解决方案(第1页)

虽然这些方案与最终方案,还有差距,但已经无限接近了,像是推进剂储晃动问题,用刚才的方法准能解决。

还有脱离的问题,也是无限与接近正确答案。

讨论还在继续,看到差不多都快讨论完毕,李枭也是站起来道:“各位我也来说两句。”。

闻言众人也都看向了李枭。

对于李枭他们也都很认可,导弹研究过程中,不少难题都是李枭提出了解决的思路,这也让他们期待了起来。

李枭也就卖关子就直接道:“关于高空点火的问题, 高空空气稀薄,喷管扩张比不够,燃气流速上不去,燃烧效率就下来了,如果按照传统办法来的话,将会非常麻烦,我有一个简单一些的办法,大家看看看成不成,

就是在我们可以改造发动机的有关系统,让腔道内保持与地面相同的压力环境,这样一来就能解决这一问题。”。

李枭这话一出,会议室中也是安静了片刻,不少人都是眼前一亮,一个人站起来道:“这个确实是一个办法,确保了推进剂进入燃烧室时的时序、雾化和混合过程与地面试验时保持一致。

可以很好的消除因高空真空环境引起的点火延迟,以及压力峰值的风险,

不过小枭,你说的‘腔道’是指燃烧室还是喷管?要是燃烧室,咱们现在的燃料输送系统根本扛不住。”。

随后材料组的人也是道:“还有密封问题!腔道要维持常压,就得在喷管和燃烧室连接处加密封环,可喷管在点火时会热胀冷缩,最高温度可是能达到2000℃,普通的密封根本就没用,

但如果用金属密封虽然可以,但精准度是个问题,还有就是如何精准保证腔内1个大气压?这个也是问题。”。

众人七嘴八舌讨论,每一个人都在说着这种办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随着讨论的深入。

一个人道:“我们可以通过向腔体内充入惰性气体,来保持1个大气压,然后在用电控调节阀根据监测数据,是加注还是减少,在用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腔体内的压力。”。

这人说完又有人道:“关于密封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用多种密封方式,外部用动态密封,像是作动器轴,等旋转或运动的部件,内部用静态密封,如O型圈、金属垫片这些都可以。”。

这个时候又有一位四十多岁的教授站了起来:“小枭这个方法我认为可以试一试,不过其中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要精确控制推进剂进入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