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留着媳妇收拾,李枭就又进了空间,查找起了关于大型晶体管计算机的资料。
关于大型晶体管计算机的资料,他之前就保留了很多。
像是IBM7030晶体管计算机,它的运算速度最快可以达到120万次/秒,并且首次采用了指令流水线技术和交叉存取内存,而它作用也是用于核武器模拟和高级物理研究。
IBM System则是M帝,1964年研究出的又一款晶体管计算机,比起IBM7030晶体管计算机,速度更快,达到了200万次。
首次实现同一系列机型兼容软件与外围设备,也是当时商用机型中速度最高的,而它出的意义,也是为现代大型机架构打下了基础。
不过这台计算机除了用了晶体管外,还有部分使用了集成电路技术,也就是将多个晶体管、二极管与电阻集成在陶瓷基板上。
不能算是完整的晶体管计算机。
而CDC6600则算得上是,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晶体管计算机,速度达到了300万次/秒,也是M帝1964年的时候研究出来的,引入液冷散热,也定义了超级计算机的概念。
ATLAS晶体管计算机,也是英国研究的,是一款用于核能研究与气象预测的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了96万次/秒,支持多用户同时操作,更是对内存管理技术影响深远。
小鬼子则是1964年的时候,研究出了首款运算速度超百万的机器,达到了130万次/秒,采用的也是全晶体管逻辑电路,而它的出现也是用在了之后东京奥运会的实时数据处理上。
国内的计算机,则要到70年代去了,研究出了首款运算速度高100万次的计算机,不过严格意义上它并不是晶体管计算机,而是集成电路计算机。
对于这些计算机,李枭研究了不止一遍,大部分都研究的很透彻。
这一次他不打算照搬过去,而是想着把这些计算机的优点全部都集中起来。
这并不是难以做到的,无论是指令流水线技术、交叉存取内存技术,还是多用户同时操作技术、液冷散热技术,或者是能兼容兼容软件与外围设备的技术,在他心中都有底。
只要各种材料技术没问题,他就能够弄出来。
像是硅晶体管,它记得这一项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开始逐渐代替锗晶体管成为主流,虽然价格贵了些,但这些李枭并不担心。
现在国家每年能赚2亿美金的外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