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钦差大人他也是听过的,是目前大黔唯一六元及第的状元郎。
这么年轻,就被任命为钦差,想必当今陛下必定很看中。
于公于私,都该郑重相待。
姜淮扶起他:“孔大人不必多礼。本官此次微服而来,实为洪州百姓求一条活路。”
他将洪州种子紧缺、平安县粮商联合抬价的情况一一道来。
孔孝听完,拍案而起:“岂有此理!下官这就派人查封那些奸商!
不瞒钦差大人,几年前我们平安县蝗灾那次,也是从洪州府衙处调得一些粮食解我们平安县百姓之困,那时还不是那个狗官吴文焕任知府。
所以对于洪州,我自有一股感念。如今你们洪州雪灾,需要种子,我们自当解囊相助。那些奸商,下官势必要管上一管。”
“且慢。”姜淮摇头,“孔大人,强行动手恐引起市场混乱,反误农时,本官有一计...……”
“什么计?”
之后姜淮在他耳边说了自己的想法。
孔县令听完微微点头。
次日清晨,平安县城突然传出消息,县里来了位京城大粮商,要收购大量耐寒麦种,价格从优。
一旁梁远听了道,“大人,您这样放出消息是否不妥,根本没有京城的粮商。”
姜淮笑了笑,“有没有粮商不要紧,重要的是让他们听到这个风声。”
很快,几日后,几大粮行的东家闻讯,纷纷派人打探。
与此同时,一个小道消息也在粮商间流传。
说有钦差大臣南下,查到他们勾结的证据,不日将严惩不贷。
黄荣听到这个消息,彻底坐不住了,匆匆召集其他粮商密议。
酒楼里,几位粮商纷纷拿着手绢擦着光秃秃的脑门。
“真有钦差大人来查吗?黄掌柜!”
“是有这个消息!”
就在他们争论不休时,县衙的差役突然上门,递上一份公文,县令大人要抽查各粮行库存,以防囤积居奇。
这些粮商们顿时慌了手脚,他们确实囤积了大量种子,若被查出,轻则罚款,重则抄家。
更可怕的是,那位“京城大粮商”突然消失无踪,让他们高价收购的计划落了空。
当天下午,黄荣满头大汗地找到姜淮下榻的客栈。
“客官...不,大人!“黄荣一进门就跪下了,“小人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钦差大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