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边民械斗(第1页)

一旁的潘同知听了道,“你也别太操心,不管什么通判来,该做什么做什么!”

邓经历脸皮抽了抽,他这通判换了好几个了。

上一个是因为想贪点钱活动被抓了,前几个也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没了或者调走了。

这是铁打的经历,流水的通判!

主要是他一直换上官,工作也不好开展,府衙里一堆积压的文书。

但没办法,如今只能等着新的通判来。

此刻,荒原上,一望无际。

干枯的树木立在沙地上,远处有两辆马车驶来。

里面坐着的正是姜淮和梁远,两人连续奔波了大半个月,终于快到兴安府了。

“大人,这北地确实不同于我们京城,虽说京城也干旱,但这里只能说完全是沙地。”

姜淮点点头,就这气候,他得很花一番功夫适应这里。

……

此刻兴安府衙后堂。

赵知府赵弘和放下手中公文,揉了揉眼睛,他看向对面的潘同知:“朝廷新派的通判过几日就到,听说是个南方人?”

潘同知啜了一口浓茶,点头:“正是。”

“哦?具体是何人?”


“叫什么姜淮,青州松山县人士,在翰林院待了一段时间就被派到咱们这儿来了。”

“什么?青州?”赵知府眼眸一亮,面露戚色,那可是他的祖籍。

不过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之后他又道,“那细皮嫩肉的读书郎,受得了咱们这儿的风沙嘛?之前有个通判,待了不到半年就咳血回去了。”

赵知府赵弘和是武将,朝廷派他来,也是考虑北地荒芜,沙地万里,游散的村庄部落无数,需要他守着这方。

窗外狂风而过,潘同知起身关紧了窗扇,回头道:“知府大人,我还特意打听了,这位姜通判还是六元及第,是皇上跟前的红人。”

赵知府长叹一声,粗糙的手指摩挲着案上的调令:“六元极第又如何?北疆事务繁杂,要能骑马,能熬夜的硬骨头,他一个文弱书生怎么弄?”

“据说他先是办了洪州雪灾抓了那贪官吴文焕,又推广了那什么牛痘之术,深得皇上赏识。”潘同知道。

之后潘同知又压低声音,“不过咱也别太担心,说不定待不了几个月就调回去了。”

赵知府听完摇摇头,从抽屉里取出一张舆图铺在桌上:“老潘啊,咱得先想想怎么让这位南方的姜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