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姜公渠(第1页)

姜淮站在渠岸上,左手上缠着绷带,那是抢险时被树枝划出的伤口。张老汉带着一群老农走来,突然齐刷刷跪下:“大人救命之恩,没齿难忘!老朽们商量了,这条渠就叫 姜公渠,让子孙后代都记得大人的恩德!”

“不可!”姜淮连忙搀扶,“这是万民之功,岂能冠我一人之名?”

张老汉固执地摇头:“没有大人,这渠成不了。大人若不答应,老朽就长跪不起!”

周围的百姓也纷纷跪下:“请大人成全!”

姜淮喉头哽咽,最终点了点头。通水仪式上,当第一股清流正式注入农田时,岸上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声。

孩童们沿着渠岸奔跑,溅起一串串晶莹的水花,老人们蹲在田埂边,看着渠水汩汩渗入干裂的土壤,浑浊的眼泪滴进泥土里。

傍晚,姜淮回到府衙,发现门口堆满了乡亲们送来的谢礼,一篮篮鸡蛋、一捆捆草药、甚至还有几双千层底布鞋。最显眼的是张老汉孙子送来的一株小柳树苗,纸条上歪歪扭扭地写着:“栽在渠边,长大给大人乘凉。”

姜淮捧着柳树苗,站在暮色中的府衙门口,忽然觉得这大半年的操劳、危险、不眠之夜,全都值得了。

“大人,要收起来吗?”梁远指着满地的礼物问。

“鸡蛋和草药分给抢险受伤的村民。”

姜淮想了想,“布鞋...送给那些家里没女人的光棍汉吧。”

“那这树苗?”

姜淮微笑:“明日我亲自去栽在分水坝旁。等它长大了,好给后来修渠的人遮阳。”

夜风轻拂,带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远处,“姜公渠“的水声潺潺。

姜淮深吸一口气,转身步入府衙。

…………

秋阳为北地平原镀上一层金箔,姜淮站在“姜公渠”的分水闸上,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丰收景象。

渠水潺潺,倒映着蓝天白云,两岸的麦田金浪翻滚,远处的土豆田白花如霞,几个农人正在田间忙碌,歌声随风飘来:

“姜公渠水清又长嘞,浇得咱粮食堆满仓哟!”

“大人,”梁远捧着账册走来,“今年夏税收缴完毕,比往年多了三成,府库都堆不下了。”

姜淮接过账册,指尖抚过那些数字:麦子四万石、土豆六万石、杂粮......他轻轻合上册子:“传令下去,今年七十以上老者、十岁以下孩童,每人多发一石土豆。”

“这...“梁远犹豫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