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朗朗读书声回荡的私塾内。
钱大塾师站在堂前,面色略带疲惫,眼下有着淡淡的青黑,但精神依旧矍铄。
自从钱二塾师被赶走后,整个私塾的蒙学孩童,以及那些准备参加童生试的学子,都由他一人教导,身上的担子重了不少。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说道:“诸位学子,静一静。”
“关于此次童子试,县衙已经下发了公文,开考时间定在了三天之后。”
“届时,老夫会亲自带领报名参加考试的学子,一同前往县城应试。”
钱大塾师顿了顿,目光扫过堂下的学子,念出了几个名字:“徐飞、李明远、张浩辰……你们几位,平日里课业最为勤勉,此次童子试,老夫对你们寄予厚望。”
“这几日要好生温习,调整好心态,莫要辜负了这些年的寒窗苦读。”
被点到名字的几个学子,脸上都露出了激动和紧张的神色,齐齐起身,对着钱大塾师躬身行礼:“谨遵先生教诲!”
看着先生略显憔悴的面容,不少弟子心中都有些心疼和愧疚,暗暗下定决心,定要好好读书,将来金榜题名,报答先生的谆谆教诲之恩。
放学之后,徐飞和另外几个被点名的学子,以及一些平日里学习刻苦的弟子,都主动留了下来,围在钱大塾师的书案前,继续温习功课。
钱大塾师耐心地逐个指点着其他弟子的课业,解答他们的疑问。
最后,他将目光投向了徐飞,脸上露出一丝赞许的微笑:“明礼,你的进境是所有人中最快的,策论也颇有见地。”
“来,今日先生便继续与你分说这八股文的起承转合,以及破题、承题的要领。”
徐飞恭敬地应了一声,凝神细听。
讲完了八股文,钱大塾师又捋了捋胡须,笑着说道:“八股之外,诗词歌赋亦是考量学子文采的重要一项。”
“明礼,你年纪虽小,但悟性极高,今日老夫便以‘春雨’为题,你试作一首。”
作诗……徐飞心中不由得犯了难。
这个朝代虽然是架空,但唐诗宋词已经流传下来,他照搬不得。
至于清朝的诗词,能用的更是寥寥无几,毕竟那个时代的文字狱太过严酷,许多佳作都未能流传下来,或者风格与当下文风格格不入。
他只能凭借自己对这个时代文风的理解,以及自己那点可怜的艺术细胞,绞尽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