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阴阳之说(第1页)

这篇策论,无论是对人性的洞察,还是对边防大局的构想,都老辣深刻,完全不像一个七岁孩童能写出来的东西。

而另一篇经义,更是技惊四座。

一时间,茶楼酒肆,街头巷尾,到处都在议论着这个名叫徐飞的神童。

“听说了吗?府试案首,村里那个才七岁的神童!”

“何止是听说!我表兄在府衙当差,说周大人看完那篇《论北狄之患》,当场拍案叫绝,直言此子有经天纬地之才!”

“那句‘以商制夷’,用茶叶拿捏住北狄人的命脉,乖乖,这脑子是怎么长的?这法子也太绝了!”

“这哪里是七岁孩童,分明是哪位大儒转世!”

各种版本的传言愈演愈烈,徐飞被迅速神化。

紧接着,府城各级官员、名流士绅、各大书院的山长,纷纷派人快马加鞭地赶往清水县下河村。

一时间,通往下河村的官道上,车马络绎不绝。

这些人只有一个目的——拜访这位新晋的七岁案首。

拜帖、请柬如同雪片般飞来。

有的想请他赴宴,结个善缘;

有的想请他去书院讲学,以壮声威;

徐家在村口临时搭建的门房,每天都要接待十几波来自各地的访客。

徐老二和徐老三两兄弟,光是说“飞哥儿不在家,正在静心读书”这句托词,说到最后嗓子都哑了。

徐飞本人对此则是不胜其烦。

他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人怕出名猪怕壮”。

好不容易,三天的流水席结束,家里的修缮工作也走上了正轨。

徐飞推辞掉了最后一封来自府城白鹭书院山长的请柬,决定即刻返回镇上的明德堂,躲个清静。

临走前,徐老头拉着他的手,千叮咛万嘱咐,让他照顾好自己,别被人欺负了。

王翠莲则给他装了满满一大包袱的腊肉和点心,生怕他在外面吃不好。

当徐飞和林子轩再次回到明德堂私塾时,发现这里的气氛也完全变了。

往日里清净的私塾,如今门庭若市。

门口停着好几辆华丽的马车,不少衣着光鲜的员外郎,正带着自家的孩子,满脸堆笑地跟钱大塾师说着什么。

钱大塾师这几日,也是风光无限。

作为江州府案首的开蒙恩师,他的身价水涨船高。

整个清水县,乃至周边几个县的富户,都挤破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