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柳氏女学。
“……故而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徐兰,你方才所解《关雎》,颇得其中三味,甚好。”
柳夫子一身素雅长裙,发髻高挽,眼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许。
她轻点着书卷,目光落在窗边那个身形清瘦的少女身上。
徐兰闻言,白净的脸颊上泛起一丝红晕,连忙起身行礼:“学生愚钝,多谢夫子指点。”
然而,这份赞赏在课室的另一角,却激起了几声微不可闻的嗤笑。
下课的钟声一响,几个衣着华丽的少女便围了上来,为首的是户部侍郎家的嫡女,孙巧儿。
她摇着一柄描金团扇,眼角斜睨着徐兰,语气里满是优越感。
“哟,这不是我们女学的大才女么?解一首《关雎》都能得夫子这般夸奖,可真是了不得呢。”
她身边的几个少女立刻附和起来,笑声不大,却刺耳得很。
“可不是嘛,再有才情又有什么用?难不成还能去参加安国公府的‘咏梅文会’?”
“就是,我可听说了,这次文会非同小可!镇国公府的李景世子,丞相家的周子瑜公子,还有……还有兵部尚书家那位王恪小王大人,都会去呢!”
“何止!长公主府的霓阳郡主,吏部王尚书家的千金,哪一个不是天之骄子?”
孙巧儿用团扇掩着嘴,笑得花枝乱颤,看向徐兰的眼神却愈发轻蔑:
“某些人啊,也不瞧瞧自己的出身,不过是个乡下来的农户女子,也配和那些贵人同席?真是笑话!”
一番话,使得徐兰的脸瞬间变得苍白,嘴唇翕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那份刚刚因夫子夸奖而生出的喜悦,被这毫不留情的嘲讽撕得粉碎。
她的出身,是她无法辩驳的烙印。
“你们……你们胡说些什么!”
徐梅气得脸颊通红,想冲上去理论。
徐菊一把拉住了她,冲她摇了摇头。
她们都清楚,这些人,她们惹不起。
她们能做的,只是小声回怼几句。
最终,姐妹三人只能在众人的讥笑声中,狼狈地收拾好书箱,快步离开了女学。
回家的路上,谁也没有说话。
徐兰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裙角,那条母亲亲手缝制的细棉布裙,此刻在她眼中,显得那么寒酸。
……
傍晚,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