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飞整了整衣冠,跟在小太监身后。
紫禁城的宫墙高耸,朱红的墙壁与金黄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长长的宫道上,除了他们二人轻微的脚步声,再无半点杂音,安静得让人心慌。
御书房内,檀香袅袅。
赵衍穿着一身明黄色的常服,饶有兴致地立在一张棋盘前,手中正捏着一枚黑子,似在思索。
“臣徐飞,参见陛下。”
徐飞躬身行礼。
赵衍并未回头,只是将那枚黑子轻轻拍在棋盘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
“明礼来了,平身吧。”
“明礼博闻强识,策论文章,冠绝当代。过来陪朕下棋吧。”
徐飞闻言,身子蓦地一僵。
围棋?
这些年,他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经史子集、策论时务之中,为了在科举的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他几乎将所有能利用的时间都压榨到了极限。
琴棋书画,君子六艺……
他还真没怎么钻研过。
赵衍终于转过身来,看到徐飞那副罕见的窘迫模样,竟朗声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有意思!真有意思!朕还以为,我朝的新科状元,是个生而知之的圣人,没想到,竟也有你徐明礼不会的东西!”
徐飞立刻躬身,姿态放得极低,语气诚恳至极:
“陛下恕罪。臣一心只读圣贤书,专注于经世致用之学,于这等雅事上,确是荒疏了。此乃臣之过。”
他没有找任何借口,坦然承认自己的短处,接着话锋一转,目光中重新燃起光彩:
“不过,请陛下给臣三个月时间。臣必将用心钻研,届时,定能陪陛下一二,不至让陛下感到乏味。”
赵衍眼中的笑意更深了。
“好,朕等着。”
就在这时,侍立在一旁的内侍总管王德躬身禀报:“陛下,二皇子殿下在外求见。”
“宣。”
片刻后,一个身着宝蓝色锦袍的青年走了进来。
他约莫十七八岁的年纪,面如冠玉。
这便是二皇子,赵珣。
“儿臣参见父皇。”
“起来吧。”赵衍的语气平淡,“交代你的事,办得如何了?”
“回父皇,”赵珣垂首道,“儿臣奉命巡查京畿水利,发现西山引水渠年久失修,多有淤塞。工部所呈报的修缮方案,预算颇多虚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