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江淮新政,举步维艰(第1页)

皇帝心中暗哼一声。

“好!”

他一拍御案,“既然诸卿都觉得明礼的章程可行,那便这么定了!”

“李爱卿,王爱卿,你们二人牵头,会同三法司,尽快将这互市章程细化,发至边境,三日内,朕要看到成文!”

“臣等,遵旨!”

“明礼。”

皇帝的声音又温和下来,“你小小年纪,便有此经国济世之才,朕心甚慰。”

“诸卿家今日辛苦了,先退下吧。”

“臣等告退。”

……

众人走后。

皇帝赵衍心情大好,亲自走到御案前,取过一份空白的圣旨,提起朱笔,便要书写新政。

他笔走龙蛇,很快便将互市的核心国策写下。

忽而,他的笔尖一顿。

他这才想起来,那份捷报上,只写了守将的功绩,却因为战时紧急,并未写明其姓名。

当时他只顾着高兴,随口封了个校尉,如今要正式下旨,却不知其名讳。

“来人。”

“奴才在。”候在一旁的大太监连忙上前。

“去查一下,朔风城大捷的有功将士名录,把那个守将的户籍调过来,朕要亲笔赐名。”

“遵旨。”

王德办事效率极高,不过一炷香的功夫,便捧着一份兵部的存档文书,快步走了回来。

“陛下,查到了。”

他将文书呈上,小心翼翼地说道:

“此人乃是朔风城守军中的一名普通军户,原名徐建业。”

“因作战勇猛,被临时提拔为百户,守卫南城墙。”

“而后,想出守城三策,立下战功。”

“徐建业……”

赵衍口中咀嚼着这个名字,拿起朱笔,正要写下。

可“徐”这个姓氏,让他动作微微一滞。

他沉吟片刻,目光落在户籍地址那一栏。

“青州府,石门县,徐家庄。”

一个普普通通的地名。

皇帝的眉头却蹙得更深了。

他放下笔,状似随意地问了一句:“王德,朕记得,徐明礼那孩子,是何出身来着?”

王德身为御前总管,对皇帝关心的人和事,自然是了如指掌。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回陛下,徐学士乃江州府,下河村人士。”

江州府,下河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