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剿匪(第1页)

一番话,掷地有声,逻辑清晰。

方才还叫嚣不止的官员们,一时竟被问得哑口无言。

是啊,他们只想着攻击新政,却拿不出任何证据证明这是“民反”。

通政司副使的话,直接戳破了他们的逻辑漏洞。

赵衍眼中闪过一抹赞许。

“言之有理。”

他沉声开口,一锤定音,“当务之急,是剿匪。至于新政……”

他的目光扫过反对的大臣,带着一丝警告的意味。

“……等江淮安定之后,再议。”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徐飞,从班列中走了出来。

他身形尚小,站在一群高大的朝臣中间,却无人敢小觑。

“陛下,”徐飞躬身行礼,“周大人所言极是,处理山匪乃重中之重,其他事务皆可暂缓。”

他抬起头,脸上是与年龄不符的镇定。

“至于剿匪方略,臣已修书一封,八百里加急送往江淮。恭亲王殿下,想必已有决断。”

……

江淮,恭亲王临时行辕。

赵恺一拳砸在沙盘上,震得代表山川河流的沙土簌簌作响。

“混账!”他怒不可遏,“这帮匪徒是地里钻出来的吗?!”

数日来,他派出的官军数次围剿,都扑了个空。

对方对大别山的地形了如指掌,官军一进山,就成了瞎子、聋子。

对方却能忽东忽西,同时在多地作案,让他分身乏术,疲于奔命。

更让他憋屈的是,为了集中兵力剿匪,他不得不暂停了对各大家族的田产收缴,连新政的推行都陷入停滞。

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挫败。

就在他焦头烂额之际,一名亲卫送上了一封火漆密封的信。

“王爷,京城徐大人的加急信!”

徐飞?

赵恺精神一振,连忙拆开信。

信上的字迹清秀有力,内容却简单得让他有些意外。

没有长篇大论的战术分析,只有寥寥数语,和几张画得有些稚嫩,却清晰明了的图纸。

“……于新选江淮籍人才中,择熟悉大别山地形之猎户后辈五人,伪为流民,入山……”

“……此物名为‘千里镜’,可于高处窥敌,图纸附后,令随行工匠加急赶制……”

“……匪众亦需食,其粮必藏于隐秘干燥之所。寻其粮仓,断其根基,则匪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