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心满意足地坐回龙椅,感觉浑身舒泰,仿佛刚刚打了一场大胜仗。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太监尖细的嗓音。
“启禀陛下,淑妃娘娘求见。”
赵衍微微一怔。
“她来做什么?”
“娘娘说,听闻陛下日夜操劳,特意亲手做了些糕点,想请陛下尝尝。”
赵衍是很宠爱淑妃的。
闻言,脑海中浮现起来淑妃贤德的模样,恰在此时他心情也不错,就见见她吧。
顺便,也问问老大的功课。
“宣。”
很快,一股若有若无的清雅香风飘入御书房,身着一袭月白宫装的淑妃,端着一个精致的食盒,款款而来。
“臣妾参见陛下。”
“免了。”赵衍摆摆手,目光落在她手里的食盒上,“这么晚了,还折腾这些做什么?”
“陛下为国事操劳,宵衣旰食,臣妾瞧着心疼。”
淑妃将食盒放在一旁的小几上,打开盖子,露出里面几碟精致的糕点。
“陛下最近十分辛苦,许久不来后宫了,臣妾便做了些桂花糕,想着陛下能吃点东西……”
“顺便,臣妾也颇为四年陛下。”
赵衍看着她,心中颇为受用,但嘴上却道:“朕刚看了楚州的捷报,心中甚是宽慰,比吃什么山珍海味都饱。”
“这些,你拿回去吧。”
淑妃闻言,眼波流转,非但没有失望,反而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那真是太好了。”
“国事顺遂,便是臣妾与后宫姐妹们最大的福气。”
她顺势在皇帝身边坐下,亲自为他续上一杯热茶,柔声问道:“大皇子今日还在念叨陛下,说许久未见父皇考校他的功课了。”
提到儿子,赵衍紧绷的神情柔和了几分。
“哦?他今天学了什么?”
“先生教了《论语》,我当时还傻乎乎的问他论语上的内容,若是按照圣人所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那位屡受陛下嘉奖的徐家小公子,算是君子还是小人呢。”
“哦?那他是如何回答的?”
赵衍饶有兴致地问。
“大皇子说,徐大人以十岁之龄,献国策,利万民,心中所想皆为国之大义,自然是君子。”
“而且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大才。”
淑妃巧笑嫣然,“也不知是哪位大儒,竟能教出如此惊才绝艳的弟子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