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第一场,经义(第1页)

搜身的衙役显然也听过他的名头,动作比对别人要客气一些,但检查得依然一丝不苟。

从发髻到鞋底,从衣领到袖口,任何可能夹带纸条的地方,都被仔细捏过一遍。

确认无误后,衙役才放行。

走过搜身区域,便是领字号的地方。

一张长桌后,坐着几名书吏。考生上前,报上姓名籍贯,书吏便从一个木箱里,取出一张折叠好的纸条。

“徐飞,天字九号。”

徐飞接过纸条,打开一看,上面用毛笔写着一个遒劲的“天”字,旁边是小一些的“九”。

这便是他在考场中的身份代码。

贡院极大,里面是一排排灰色的号舍,如同蜂巢般密集排列。

每一排号舍的入口,都用《千字文》中的一个字来命名,从“天地玄黄”开始,一直往下排。

一名衙役领着徐飞,找到了“天”字巷。

巷子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两边是一扇扇小门,门上钉着数字。

“就是这儿了。”衙役指了指“九”号门,“进去吧。”

“考篮放下,除了笔墨,其他东西一概不准带进去。”

徐飞将装着食物和清水的考篮放在门口,只带着一个装着笔墨砚台和空白卷纸的文具匣,推开了那扇小小的木门。

号舍内空间极为狭小,长不过六尺,宽不过三尺。

里面只有两块可以活动的木板,白天,一块搭在下面当座位,一块搭在上面当桌子;

晚上,两块木板拼在一起,就是一张简陋的床。

人一旦进去,除了上固定的茅厕,便要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度过三天两夜。

这对任何一个心智正常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不知过了多久,贡院里响起了一阵悠扬的钟声。

第一场,开考了。

很快,号舍门下方的开口处,被塞进了一张印刷好的考卷。

徐飞走上前,弯腰拾起。

考卷的最上方,印着第一场的题目。

第一题,经义。

题目出自《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题目要求:“论‘正心’与‘治国’之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