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知节一愣。
吏部的文书?
他才刚刚中举,按理说,要等来年春闱之后,才有可能授官。
就算是举人直接出仕,也得走吏部的选官流程,哪有这么快的?
徐飞看出他的疑惑,压低了声音,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解释道:“你既已是举人,便有了做官的资格。”
“路子,总是能想出来的。”
“原本,新任的户部尚书是属意你去某个偏远县里,当个县丞。”
“安稳,清闲,能攒不少资历。”
陆知节的心怦怦直跳。
县丞!
那可是正八品的朝廷命官,一县之二尹,多少读书人一辈子都摸不到的门槛。
他一个刚刚及第的举人,连观政都没参加过,竟能有如此机遇?
这背后,必然是师兄为他铺平了道路。
“不过,”徐飞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深邃起来,“我让他把你调到江淮新政的丈量队里去了。”
“知节,你不会怪我吧。”
江淮新政?丈量队?
陆知节对京中之事甚是了解。
凡是新政,必有阻力。
去偏远县当安稳的县丞,和去一个不知底细的新政队伍里当差,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可他没有丝毫犹豫,几乎是立刻站起身,对着徐飞深深一揖。
“师兄说哪里话!若无师兄,知节如今不过是江州一穷书生,连温饱都成问题,何谈功名?”
“师兄为我所做一切,皆是为我前程考量。知节只有感激,岂敢有半分怨言!”
这番话,发自肺腑。
他清楚自己的斤两,也清楚这份恩情有多重。
徐飞看着他真诚的脸,欣慰地笑了。
他这个师弟,性子虽腼腆,却是个知恩图报、心志坚定的。
徐飞在心里默默想道。
其实,若是没有我这个不速之客,说不定按照原本的轨迹,陆知节的天赋与勤勉,足以让他名动天下。
“大承神童”的名号,本该是他的才对。
……
午后,徐飞换了身常服,乘着马车直奔工部。
还未进正堂,就感觉气氛不对。
来来往往的官吏、匠人,看到他都纷纷避让,眼神躲闪,仿佛他是什么瘟神。
工部尚书刘正风和侍郎宋谦益早已等候在公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