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姐姐一战出名(第1页)

安国公府的“咏梅文会”,设在府邸后园的暖阁之中。

阁外寒梅怒放,暗香浮动;阁内熏香袅袅,宾客云集。

到场的无一不是京中名门之后,少年公子们锦衣华服,谈笑风生;千金贵女们珠翠环绕,巧笑倩兮。

当徐兰穿着一身棉布裙,由国公府的下人引着走进暖阁时,几乎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她的身上。

“那是谁家的姑娘?穿得这般……朴素?”

“没见过,怕是哪家小门小户走了运,得了张请柬来开眼界的吧。”

孙巧儿也在其中,她看到徐兰,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夸张的讥笑,对着身边的同伴低语:

“瞧瞧,我说什么来着?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这种地方也是她能来的?”

徐兰的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

她强迫自己挺直脊背,目不斜视地走到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坐下,仿佛这样就能隔绝所有不善的目光。

文会开始,众人依次献上自己的诗作。

有辞藻华丽的,有气势磅礴的,引来阵阵喝彩。

终于,轮到了徐兰。

当司仪念出“徐兰”二字时,暖阁内出现了一瞬间的安静,随即又响起窃窃的私语。

在无数道复杂的目光中,徐兰缓缓起身。

她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走到台前,只是站在原地,微微垂着眼帘,轻声念道:

“阶前碎月融残雪,笔下寒梅泣旧香。”

声音不大,却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荡开层层涟漪。

前一句,写景,清冷孤寂,意境全出。

阶前的月光,破碎,融化着残雪,一个“融”字,将无形的月光写出了质感,仿佛能看到那清辉如水,涤荡着世间最后的寒意。

后一句,咏物言情,更是惊艳。

笔下的寒梅,为何而“泣”?

泣的是那逝去的“旧香”。

香气本是虚无之物,何来新旧?

这“旧香”,是时光的沉淀,是过往的回忆,是物是人非的伤感。

短短十四个字,意境深远,哀而不伤。

尾句的“香”字余音未落,整个暖阁已是鸦雀无声。

方才还在窃窃私语的众人,此刻都瞪大了眼睛。

就连一直稳坐上首,负责品评诗作的掌会御史——

当朝大儒张怀素,都霍然站起,花白的胡子微微颤抖,一双老眼死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