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陷入抄袭风波(第1页)

风暴中心的徐飞,对此一无所知。

此刻,他正坐在书院斋舍的书案前,借着窗外透进的月光,就着一盏昏黄的豆油灯,仔细研读着一卷泛黄的旧书。

书页上,密密麻麻记录着紫薇书院近二十年的院试真题。

他之所以抛出那篇石破天惊的“屯田兵团股份制”,自然有他的深层考量。

这套体系,是他脑中无数未来知识碎片与这个时代背景结合的产物,太过超前,也太过敏感。

若是放在科举的考场上,呈给那些思想僵化的考官,无异于自寻死路。

最好的结果是斥为“妄言”,直接黜落;

最坏的,可能当场就被拿下,治一个“蛊惑人心”之罪。

主考官的喜好,是天下第一的玄学,他赌不起。

但书院不同。

这里是思想交锋之地,是名士鸿儒汇聚之所。

在这里抛出来,风险被无限拉低。

成了,便是一步登天。

能大儒赏识,甚至可能直接其他封疆大吏的视野,比辛辛苦苦考十年科举都来得快。

败了,也无伤大雅。

他今年才七岁。

一个七岁的孩童,跟你讲“动摇国本”,你信吗?

你跟他较真,旁人都会笑你失了气度。

他完全可以眨巴着无辜的大眼睛,一脸天真地说:“书上就是这么写的呀!”

童言无忌,是他最好的护身符。

徐飞翻过一页,用小楷毛笔在草纸上记下自己的心得。

他将不同年份的考题分门别类,经义、诗赋、策论,每一科的出题风格、侧重点,甚至不同考官的学术偏好,都被他一一剖析。

原本需要死记硬背的大段文章,在他这里,变成了逻辑清晰的思维导图。

这种降维打击式的学习方法,让他的备考效率高得吓人。

只是他不知道,他这种与众不同的高效,已经引起了某些人的注意和嫉妒。

书院的季度大考日益临近,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

紫薇书院等级森严,学子分为“甲乙丙丁”四斋。

大考的成绩,直接决定了下一季度你是在师资最优的“甲字斋”,还是在末流的“丁字斋”。

更重要的是,只有在季度大考中名列前茅者,才有机会获得陈老夫子等大儒的亲笔推荐信。

一封推荐信,在未来的乡试、会试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