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媒婆上门,文曲星下凡(第1页)

徐文彦接过饭盒,找了个地方,离徐飞稍微远一点坐下,开始吃饭。

徐飞也没在意,接过碗,和王翠莲找了个相对干净的角落,慢慢吃起来。

虽然饭菜简单,但热乎乎的,而且是娘送来的,他吃得很香。

吃完饭,王翠莲看看天色。

自己还有农活要做,不能久留。

她也没说太多体己的话,只是简单叮嘱了几句好好学习,注意身体,就拎着空篮子离开了。

离下午上课还有一会儿。

徐飞找了个安静的角落,靠墙坐下。

他从自己的布包里拿出了昨天在镇上买的那本《论语》一册。

古代的四书五经都是必背之物。

他翻开书页,开始细细地看上面的文字。

看了一会儿,他感觉到头顶投下一片阴影。

抬头一看,是钱大塾师。

钱大塾师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过来。

见他抬头,钱大塾师开口问道:“看书呢?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

徐飞想了想,既然钱大塾师主动询问,他便将自己刚才思考的问题说了出来。

他问的不是字面意思,而是关于《论语》中几句话在当下的世道人情、官府与百姓之间如何理解和运用。

比如关于“仁”的理解,他没有问如何做一个“仁人”。

而是问当官府的某些举措与“仁”字相悖时,百姓该如何自处,读书人又该如何看待。

毕竟科考并不是死记硬背。

还要根据当下民生作答。

而他恰恰并不了解。

钱大塾师听着徐飞的提问,脸上的表情从平静慢慢变得惊讶。

他本以为徐飞会问一些字词句的解释,或是某个典故的出处,没想到他问的问题会这么深刻,这么……直接。

这些问题,即便是许多读了好几年书的学生都未必能想到,更别说联系到当下实际了。

这完全不是一个初学蒙学的孩子能问出来的。

钱大塾师心里掀起了波澜,脸上却努力保持平静。

果然是个天才!

他清了清嗓子,开始耐心地为徐飞解答起来。

他结合了当下的情况,又引用了一些其他的典籍,讲得更加深入和透彻。

钱大塾师讲了一会儿,看徐飞听得很认真,有时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有时又会流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