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种子,如何分配又成了关键。
徐飞再次展现了他惊人的组织能力。
他在城门口贴出告示,宣布实行“借种还粮”制。
每户流民,可按人头到官府设立的粮站领取荞麦种。
一口人,可领一斗。
待到开春收获之后,每借一斗种子,只需归还一斗二升的荞麦即可。
那二升,便是利息。
为了确保这些从未种过荞麦的流民能够成功,徐飞还命人将《荞麦耕种要诀》印制了数万份,一同发放。
这本小册子,通篇没有一个复杂的字眼,全是简单明了的图画。
深耕要多深,晒土要几天,行距要多宽,甚至连撒种时要顺着风向,都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一个不识字的老农,也能按图索骥,轻松上手。
只是。
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一些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看着那灰扑扑的荞麦种,直摇头。
“这玩意儿是贱粮,喂牲口的,人怎么能当主食吃?”
“就是,种出来也不值钱,还不如种麦子。”
任凭官吏如何解释,他们就是不肯领种。
面对质疑,徐飞没有争辩,也没有强迫。
他直接在城门外,划出了五十亩淤田作为试验田。
他脱下官袍,卷起裤腿,亲自带着二十名愿意相信他的青壮,完全按照《荞麦耕种要诀》上的步骤,开始耕种。
深耕三尺,将肥沃的淤泥与下方的土壤充分混合。
暴晒七日,让冬日的阳光杀死土中的病菌。
开垄划行,每一行的间距都用尺子量得精准无比。
这一幕,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一位从六品的翰林侍读,未来的朝廷大员,竟然像个老农一样,亲自下地干活?
消息传开,无数百姓,包括那些持怀疑态度的老农,都跑到城外围观。
他们看着徐飞沾满泥浆的双手,看着他一丝不苟地按照图画上的方法指导众人,心中的那份轻视与怀疑,渐渐变成了好奇与敬佩。
半个月后,奇迹发生了。
那五十亩试验田里,冒出了一片整齐而茁壮的嫩绿色!
那抹绿色,像一把火,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眼睛!
“发芽了!真的发芽了!”
“长得好齐整,比俺们种的麦子苗都壮实!”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