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杂交水稻(第1页)

徐飞默然。

“朕准了你的奏请,三月之后,你以总督边境防务工程之名,去云中走一趟。”

“顺道,也替朕看看,这江淮的粮食,到底都去了哪里。”

“陛下……”

徐飞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去吧。”赵衍挥了挥手,重新拿起了奏折,“朕乏了。”

徐.飞躬身告退,走出文华殿,午后的阳光照在身上,他却感到一丝寒意。

皇帝的话,意有所指。

江淮的粮食,去了哪里?这是一个问题,更是一个任务。

他知道,这次北上,绝不仅仅是安装几根玻璃管那么简单了。

回到自家,徐飞没有片刻歇息。

他立刻召集了府上的几名管事。

“立刻去户部、兵部的档房,调阅近三年来江淮地区所有州、县的田亩、人口、税赋、粮产数据。”

“我要最原始的,一笔一划都不能错。”

“另外,让三叔那边派个得力的管事过来,我要知道全国各大粮商的动向,特别是江南一带。”

“去琉璃司,告诉霍师傅,除了那五百根大管,再给我加急烧制十把小巧的玻璃量器,刻度要精细到‘毫’。”

……

在此期间,京城的各路拜帖,如雪片般飞来。

有想借他的名头,在新政中谋个肥差的地方官员。

有想挤进三叔徐老三皇商队伍,分一杯羹的富商巨贾。

更有百无聊赖,听闻他“神童”之名,想来结交一番的宗室子弟。

对于这些,徐飞一概让管家以“潜心学问,闭门谢客”为由,尽数回绝。

他的时间,很宝贵。

直到一封联名信,被送到了他的案头。

信是由几位在京的御史,联合十数名关心农事的京官所写。

信中痛陈如今大承人口日增,但田亩产出却不见涨,长此以往,国本堪忧。

信的末尾,恳请徐飞能拨冗一见,共商国是。

冠冕堂皇。

徐飞看着信上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这些人里,有几个是真正关心农事?又有几个,是背后粮商的喉舌?

他想起皇帝那句“江淮的粮食,到底都去了哪里”,又想起父亲信中的焦灼。

原本想拒绝的手,停住了。

或许,这是一个机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