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皇帝摘桃(第1页)

长安,太极宫。

冬日的暖阳,懒洋洋地照在琉璃瓦上,却驱不散甘露殿内的丝丝寒意。

李世民的面前,摆着两份几乎是同时抵达的文书。

一份,是来自扬州的八百里加急密信,由魏王府的旧人,辗转呈上。

信中,清河崔氏的子弟崔元浩,用最悲愤、最激烈的言辞,控诉太子李承乾“以权谋私,扰乱盐市,与民争利,逼死忠良”,并“恳请陛下圣裁,废黜此等不法储君”。

另一份,则是来自东宫“关中农田水利督造总司”的正式奏报。

奏报上,太子李承乾,用最平实、最客观的数字,汇报了“盐引”新法推行半月以来,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查抄无引私盐三十七万石。

——新增盐税收入,一百二十万贯。

——预计,此法若能通行全国,大唐国库每年仅盐税一项,便可增收千万贯以上!

千万贯!

这个数字,像一柄无形的重锤,狠狠地砸在了李世民的心坎上。

他看着崔元浩那封充满了主观情绪的“控诉信”,再看看李承乾这份全是冰冷数字的“成绩单”,他那张威严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极其复杂难明的神情。

站在一旁的长孙无忌,此刻也是心头巨震。

他怎么也想不到,太子殿下那看似荒唐的“盐引”之法,竟然能在短短半个月内,就取得如此惊世骇俗的成果!

一百二十万贯!这几乎是之前盐铁司,辛辛苦苦干一年,都未必能上缴的税收!

而这,还仅仅是扬州一地!

如果……如果真的能推行全国……

长孙无忌不敢再想下去了。

太子殿下,已经不是在“做事”了。他这是在……重塑大唐的国本!

“辅机,”李世民的声音,沙哑而低沉,“你怎么看?”

长孙无忌心中一凛。

他沉吟片刻,躬身答道:“陛下,若东宫奏报属实,那……‘盐引’之法,实乃利国利民之不世奇功。可活府库,可实边军,可兴万代之业。”

他首选是肯定了这件事的“功”。

“但……”他又话锋一转,“太子殿下行事,确实……过于激进。以雷霆手段,强行改变百年之制,恐会引得江南人心浮动,世家怨望。长此以往,非国家之福。”

又点出了这件事的“过”。

不偏不倚,滴水不漏。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