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演戏(第1页)

李慕林满面春风,喜不自禁地说道:“这还是我们豫州站第一次缴获密码本。”

张义不想扫兴,随意夸奖了几句,有道是“汝之蜜糖,彼之砒霜”,虽不至于是“砒霜”,但密码的破译从零到一是从“无解”到“突破”的关键跨越,放在以前,一本军用密码本对军统来说视若珍宝,但此一时彼一时,以如今军统的技术储备,这玩意只能算是锦上添花。

见张义风轻云淡的模样,李慕林收起笑意,指着电台旁的收音机解说道:“这玩意我让电讯处技术股的人看过来了,有使用痕迹,但没有改装,就是个普通的收音机,或许他曾用来接收情报,但我们不知道具体频道,现在也无从下手。”

张义点点头,看着一旁的电台若有所思。

“张处长,你说我们用它给肖锐的上级发封电报如何?”李慕林是个聪明人,仿佛猜到了什么。

张义笑了笑:“我也有这个想法,但操作起来却没那么容易。”

不说行文方式、习惯,发报手法就一条就不易冒充。

每个发报员发报习惯和笔迹一样,独一无二,敲击电键的习惯带有强烈的个人印记,比如节奏速度、力度顿挫、习惯性错误等等,这种差异能被熟悉者捕捉着,细节决定成败,不是那么好冒充的。

李慕林一副完全明白的神情,分析道:“万一呢?这个肖锐虽不知他的真实身份,但他是佐藤羡次郎被捕才冒头的,公开职务又是战区机要室主任,这种身份一般情况下他是不会铤而走险亲自发报的,他获得的情报或许是通过佐藤羡次郎转交也说不定。即便他已经发过报,但短时间内那边应该掌握不了多少。”

张义不置可否,日本人将报务员称之为通信兵,别人同样是成体系培训出来,一个专业的报务员除了极强的专业技能,心理素质、专注力等必不可少,往往细致严谨,根本不用多次,或许只一次就能记住对面人的发报手法。

“张处长,死马权当活马医?”见张义沉吟不语,李慕林出声问道。

“做戏做全套,日军开封机关长大泽侃次郎也不是等闲之辈,想骗过他没那么容易。只要一步错,他就会步步起疑,再者,谁也不能保证洛阳还没有他的耳目。所以,无论是‘肖锐’的心理状态,电文的措辞,发报手法,都要慎之又慎,仔细打磨。另外,就是电文的内容,你准备发些什么?”

“假作真时真亦假嘛!”听着张义的分析,李慕林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突然说了一句:“现在我不是李慕林,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