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林深醒来时(第1页)

睫毛上还沾着晨露。陈望舒盖在他身上的毯子滑到腰间,带着淡淡的肥皂味,像山下小镇杂货铺里卖的白兰花香皂。他抬头望向胶囊的方向,橘色光罩正被晨光冲淡,变成半透明的奶白色,像块浸在水里的冰糖。

“醒了?”陈望舒抱着两个热馒头走过来,塑料袋在风里哗啦啦响,“老队长说今天换条路线,去西坡测冰川退缩线。”她把馒头递给他,指尖的温度透过塑料袋渗过来,“刚收到气象站消息,下午可能有雪。”

林深咬了口馒头,麦香混着酵母的甜味在舌尖散开。他想起物品清单里,小张特意写上去的“高原专用酵母粉”,那包粉是队员们从几百公里外背来的,发出来的馒头总带着点沙粒感,却成了营地最受欢迎的早餐。“你说,”他突然开口,馒头屑掉在衣襟上,“热带雨林里的人,会往胶囊里塞什么?”

陈望舒愣了愣,随即笑起来,眼角的弧度在晨光里很柔和。“可能是片蝴蝶翅膀?”她望着远处的云,“或者是块能挤出树汁的树皮。说不定还会有本被雨水泡得发皱的笔记本,上面记着哪棵树开了花,哪条河涨了水。”

他们收拾装备时,老队长正蹲在帐篷前给罗盘上油。黄铜外壳被擦得发亮,在阳光下像块融化的金子。“当年在西双版纳,”老人忽然开口,油布在掌心蹭出沙沙声,“我跟傣族老乡埋过个竹筒。里面有片贝叶经,还有串野象的脚印拓片。老乡说,雨林里的树会搬家,今年在这里结果,明年可能就顺着水流到下游去了,得给它们留个念想。”

林深把地质锤别在腰上,突然想起深海钻井平台的纪录片——钢铁巨人矗立在波涛里,钻杆深入海底千米,船员们戴着安全帽在甲板上行走,海风把他们的吼绳撕成碎片。他想象着那样的场景:巨浪拍打着平台,有人蹲在甲板角落,往耐压钢罐里塞东西——可能是块从海沟捞上来的锰结核,可能是段记录着鲸歌的磁带,还可能有张被海水打湿的合影,每个人的脸上都沾着盐粒。

“在想什么?”陈望舒把全站仪放进防震箱,看见他望着南方出神。那里是雪山的背面,据说翻过三座峰就能看到峡谷,峡谷尽头是奔流的澜沧江,江水最终会汇入南海。

“在想海水会不会腐蚀胶囊。”林深弯腰系紧鞋带,“如果是在海底,得用特制的合金吧?就像潜艇外壳那种,能扛住几百个大气压。”他顿了顿,声音轻下来,“但再结实的壳,也挡不住时光。就像这雪山,看着一动不动,其实每年都在慢慢变矮。”

队伍出发时,老队长把那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