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无奈之下,我只能发动靖难,发动清君侧!!(第1页)

天幕的画面渐渐暗淡。

这段回顾虽然以朱标为焦点,但也提及了大明未来的许多重要事件。

这一切都与朱标之死息息相关。

如果朱标没有去世,也许朱允炆就不会继位,靖难之役也就不会爆发。

朱标的突然辞世,确实让人感到惋惜。

在这四位太子之中,朱标无疑是最为完美的那一个。

他没有遭遇来自父皇的猜忌,早早掌握了朝政。

距离继位,仅差一步之遥。

他也没有那些争权夺利的兄弟,秦王、晋王、燕王都视他为可靠的长兄,愿意为他守卫疆土。

身边更没有奸臣的阴谋算计。

洪武四大案件,他一个人处理了三起。

即便是那些开国功勋人物,也对这位太子心悦诚服。

可以说,朱标堪称完美的太子。

然而,天命对他并不垂青。

他在意外辞世后,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虑继位问题。

此前为朱标做的所有准备化为乌有,于是他展开了大规模的清洗。

如同视频中所言,开国功勋的屠戮,为燕王的入京铺平了道路。

朱元璋所选的继任者朱允炆,继位后的种种行为,似乎并未能证明自己是合格的帝王。

然而,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果敢而坚决的帝王。

他即位后,毫不懈怠,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

看着天幕中渐渐消失的黑暗,众多皇帝们纷纷叹息。

朱标的去世,确实令人扼腕叹息。

在四位太子中,他的死最为令人遗憾。

但老朱家果然是英才辈出,失去朱标,依然有朱棣。

不知道明太祖看完这段视频后,心中作何感想。

……

奉天殿内!

朱元璋盯着眼前的天幕,许久未能恢复神色。

靖难之役……朝廷竟然败了?

明明占有如此明显的优势,怎么就输了呢?

他心头满是疑惑,始终难以理解。

然而,天幕中的几句对朱棣的评语,终于让他稍稍放松了些。

看起来,这孩子似乎还真有些帝王之才。

朱元璋轻叹一声。

在这场战争中,大孙子朱允炆确实是连连犯错。

如果他少做几次多余的动作,或许最终的结果会有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