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二首?其二
孔融
远送新行客,岁暮乃来归。
入门望爱子,妻妾向人悲。
闻子不可见,日已潜光辉。
“孤坟在西北,常念君来迟。”
褰裳上墟丘,但见蒿与薇。
白骨归黄泉,肌体乘尘飞。
生时不识父,死后知我谁?
孤魂游穷暮,飘摇安所依?
人生图嗣息,尔死我念追。
俯仰内伤心,不觉泪沾衣。
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
……
赏析:
孔融的《杂诗二首?其二》是一首饱含深情、感人至深的悼子诗。诗歌以质朴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遭受丧子之痛时的内心世界。以下从主题、情感表达、艺术特色等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 主题
这首诗围绕着“丧子之痛”这一主题展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夭折爱子的深切思念与悲痛之情。通过描述自己远归后得知儿子离世的全过程,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以及为人父母面对子女早逝时的无奈与哀伤。同时,诗中也隐隐流露出对命运的感慨,引发读者对生命和亲情的思考。
2. 情感表达
悲痛与绝望:从“入门望爱子,妻妾向人悲”开始,诗人的悲痛之情便扑面而来。当得知儿子已离世,“日已潜光辉”,仿佛连太阳都失去了光芒,生动地烘托出他内心的绝望。“孤坟在西北,常念君来迟”,家人的告知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悲痛,诗人对自己未能及时陪伴儿子的悔恨之情溢于言表。
愧疚与牵挂:“生时不识父,死后知我谁?孤魂游穷暮,飘摇安所依?”这几句诗将诗人的愧疚与对儿子孤魂的牵挂展现得淋漓尽致。他自责在儿子生前未能尽到父亲的陪伴之责,又担忧儿子死后孤魂无所依托,这种情感真挚而深沉,直击人心。
无奈与感慨:“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诗人在经历了巨大的悲痛后,发出了对命运的无奈感慨。他明白生死有命,却仍为儿子生命的短暂而抱恨不已,这种无奈与不甘,使诗歌的情感更加复杂和深沉。
3. 艺术特色
叙事与抒情结合:诗歌采用了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的手法。先叙述自己远送客人年末归来,入门惊闻爱子噩耗,继而前往坟地的过程,在叙事中自然地融入强烈的情感。如“褰裳上墟丘,但见蒿与薇。白骨归黄泉,肌体乘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