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曹丕《燕歌行》(第1页)

曹丕生于东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年),卒于黄初七年五月丁巳日(226年6月29日)。代表作为《燕歌行》、《杂诗二首?其一》、《杂诗二首?其二》等。

燕歌行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

赏析:

曹丕的《燕歌行》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作为现存最早的完整七言诗,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建安诗歌的风貌。

1、 情景交融的意境营造

秋景渲染:诗歌开篇“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描绘出一幅深秋的肃杀景象。秋风、草木、霜露、归燕、南翔的鹄,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悲凉、凄清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秋天在传统文化中常与离别、悲伤相联系,诗人巧妙地借助秋景,烘托出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使情与景紧密融合,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浓浓的哀愁。

夜景烘托:“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描绘了明月照床、银河西移的夜景。明月的皎洁,更衬出空房的孤寂,漫漫长夜似乎没有尽头,进一步强化了女主人公的孤独感和相思之苦。通过对夜景的描写,诗人将女主人公的愁绪融入到静谧的夜色之中,使情景交融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2、细腻动人的情感表达

深切的思念:全诗围绕女主人公对客游他乡的丈夫的思念展开。“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直接倾诉了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不仅想象丈夫在外的思乡之苦,还对他久留不归表示不解与哀怨。“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则通过描写自己独守空闺的孤独与泪水,将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委婉的哀怨:女主人公的情感并非一味的思念,还夹杂着委婉的哀怨。她对丈夫为何滞留他乡发出疑问,这种疑问中蕴含着哀怨。结尾处借牛郎织女的传说,“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将自己与丈夫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