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应玚
朝雁鸣云中,音响一何哀!
问子游何乡,戢翼正徘徊。
言我寒门来,将就衡阳栖。
往春翔北土,今冬客南淮。
远行蒙霜雪,毛羽日摧颓。
常恐伤肌骨,身陨沉黄泥。
简珠堕沙石,何能中自谐?
欲因云雨会,濯羽陵高梯。
良遇不可值,伸眉路何阶?
公子敬爱客,乐饮不知疲。
和颜既以畅,乃肯顾细微。
赠诗见存慰,小子非所宜。
为且极欢情,不醉其无归。
凡百敬尔位,以副饥渴怀。
……
赏析:
应玚《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赏析
《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是应玚为侍宴五官中郎将曹丕于建章台所作,全诗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的坎坷经历、内心渴望以及对曹丕知遇之恩的感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比兴手法的精妙运用
以雁自喻,贯穿始终:诗歌开篇以云中哀鸣的朝雁起兴,随后围绕大雁的经历展开叙述,将自身境遇与大雁紧密相连。大雁从寒门而来,南北迁徙,历经霜雪,毛羽摧颓,这与诗人辗转漂泊、饱经风霜的生活轨迹相呼应。如“远行蒙霜雪,毛羽日摧颓。常恐伤肌骨,身陨沉黄泥”,表面写雁,实则写己,生动地展现出诗人在困境中的艰难与对命运的担忧。这种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且富有感染力,让读者通过大雁这一形象更深刻地理解诗人的心境。
深化主题,引发共鸣:诗人以雁自比,不仅是对自身困境的描述,更借此深化了对人生艰难、渴望机遇的主题表达。大雁渴望借助云雨之力濯羽登高,却难遇良机,正如诗人在现实中渴望摆脱困境、实现抱负,却苦无途径。这种相似性引发了读者对诗人境遇的深切同情与共鸣,使读者能更好地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期盼。
二、情感表达的细腻与层次
情感的多元呈现:诗中情感丰富多元,开篇尽显哀怨,诗人借大雁的哀鸣传达自身的悲苦。如“朝雁鸣云中,音响一何哀”,奠定了全诗哀伤的基调。接着是对自身困境的忧虑,“常恐伤肌骨,身陨沉黄泥”,体现出对命运的担忧。在表达对机遇的渴望时,“欲因云雨会,濯羽陵高梯。良遇不可值,伸眉路何阶”,流露出急切与无奈。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