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四
陶渊明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
赏析:
《归园田居·其四》是陶渊明田园诗系列里饱含深沉感慨与哲思的一篇。诗人通过描述重返旧地的见闻,抒发对世事无常的喟叹,在对往昔繁华消逝的感怀中,坚守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并进一步思索生命的终极意义。
一、寻古探幽:往昔与当下的交织
1. 田园逸趣中的旧地重游:“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开篇即点明诗人长久以来远离尘世的喧嚣,沉醉于山林田野间,享受着无拘无束的自在生活。“浪莽”一词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在田园中肆意畅快的状态。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为下文的旧地重游埋下伏笔,暗示着诗人内心对自然与宁静的深度认同,以及对往昔生活痕迹的潜在探寻欲望。
2. 踏入荒墟的探寻之旅:“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诗人带着子侄,拨开丛生的榛莽,走进荒墟。“试”字透露出一丝试探与好奇,“披榛”则形象地描绘出进入荒墟的艰难,仿佛在穿越时光的荆棘,去揭开往昔岁月的面纱。这一行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漫步,更是对过去生活、对历史痕迹的主动追寻,开启了对往昔与当下交织的探索。
二、荒墟残景:兴衰无常的直观呈现
1. 废墟间的往昔残影:“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诗人在坟墓与旧居遗址间徘徊,往昔人们居住的情景仿佛还在眼前。“依依”二字,生动地传达出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与难以释怀,尽管眼前是荒墟,但记忆中的往昔却依旧鲜活。“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进一步刻画荒墟景象,水井和炉灶的遗迹,残留的桑竹朽株,这些细节描绘,勾勒出曾经的生活场景,却又以破败的现状形成强烈反差,让人深刻感受到时光的无情流逝与世事的沧海桑田。
2. 兴衰无常的强烈冲击:这些荒墟中的残景,是兴衰无常的直观体现。曾经充满生机的家园,如今只剩断壁残垣;曾经繁茂的桑竹,如今化为腐朽枯株。诗人通过对这些具体场景的描写,让读者切实感受到岁月变迁的巨大力量,以及生命在时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