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陶渊明《饮酒?其十一》(第1页)

饮酒?其十一

陶渊明

颜生屡空,瓢饮屡阗。

岂不实苦,有以自宁。

岂无富人术?使之非所安。

从来将千载,未复见斯贤。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

赏析:

《饮酒·其十一》是陶渊明田园诗中的深邃之作,诗人巧妙地借颜回、杨朱的典故,深入探讨了精神追求与世俗诱惑的冲突,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坚守归隐、追求本真的坚定信念,展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一、颜回之范:安贫乐道的精神坚守

1. 颜回形象的树立:“颜生屡空,瓢饮屡阗。”诗的开篇,陶渊明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颜回的生活状态。颜回常常家徒四壁,物质极度匮乏,却能安于以瓢饮水,内心充实满足。这一形象瞬间在读者眼前树立起来,成为安贫乐道的典型代表。诗人选取颜回作为切入点,旨在为全诗奠定一种高尚的精神基调,引导读者思考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2. 对精神富足的强调:“岂不实苦,有以自宁。岂无富人术?使之非所安。”诗人深知颜回的生活着实艰苦,但强调他因内心有着坚定的信念和追求,故而能保持内心的宁静。接着,诗人提出反问,难道颜回没有获取财富的方法吗?答案是他不屑于采用那些方法,因为违背内心的行为并非他所心安。这几句诗深刻地揭示了颜回对精神世界的坚守,不为世俗的物质诱惑所动,凸显了精神富足远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的主题,也反映出诗人对这种高尚品质的高度认同与敬仰。

3. 对贤德传承的感慨:“从来将千载,未复见斯贤。”诗人感慨,自颜回所处的时代至今,将近千年的时光流逝,却再也难以见到像他这般贤德的人。这一感慨不仅表达了对颜回的深切怀念与崇敬,更暗示了在现实社会中,这种坚守精神追求、不为物质所惑的品质愈发稀缺,从而引发读者对当下社会风气和价值观的反思。

二、杨朱之叹:世俗迷途的隐喻

1. 杨朱典故的引入:“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诗人在此引入杨朱的典故。世间的道路广阔无垠且漫长,充满了无数的岔路与不确定性,这正是杨朱面对岔路时哭泣止步的原因。杨朱的故事被巧妙地融入诗中,成为世俗人生迷茫与困惑的象征。诗人借此形象地描绘出在世俗的纷繁复杂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